着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财经

着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徐剑锋
2019-05-23 10:26:31  来源:浙江日报

  沪苏浙邻界地区已成为典型的区域俱乐部,要充分发挥“俱乐部效应”,率先实现邻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正处于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期,但体制机制障碍仍制约着一体化的高质量推进。长三角邻界地区亟待借助“俱乐部效应”,通过机制创新,率先实现邻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为沪苏浙皖、长江经济带以及全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作出示范。

  “俱乐部效应”是指多个毗邻地区因经济的相互联系,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与产业结构等指标)趋同的一种现象。

  “俱乐部效应”的产生机制是从邻近地区(交通时距相对短、成本低)根据相对比较优势产生贸易与产业分工,促进了各自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促进产业分工与贸易联系;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化后期),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与经营环境的差异,促进资本流通,跨区域的相互投资得到发展,导致产业分工的细化与产业内部贸易的快速增长,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从而产生“俱乐部效应”。

  “俱乐部效应”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是需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其次是较为便利的交通;再次是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工业化中后期是“俱乐部效应”明显放大的阶段。

  “俱乐部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中心城市到区域的时空距离、俱乐部成员的产业结构、市场机制、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区域政策等。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地理因素(地形气候等)、资源禀赋、区域政策(区域内各地政府有关区域发展的规划、政策等)、教育科研等与区域“俱乐部效应”有着关联。

  长三角邻界地区的典型区域是上海、江苏与浙江的边界地区,上海与苏州、无锡、嘉兴、湖州的邻界区域最为典型。这些邻界地区资源禀赋相似、历史文化相同,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贸易、投资与要素流通,逐步形成了区域增长俱乐部,成员间的经济收入水平高、相互间的差距小,产业结构相近、易于推进产业内部贸易与产业内分工协作,开放程度高,进出口贸易与外资的作用大,成为典型的区域俱乐部。

  另一方面,即使在沪苏浙的邻界地区,目前仍存在着行政等非市场化因素制约,邻边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仍存在。长三角邻界地区的行政分割效应,一是体现在对企业与产业跨界转移的制约;二是不同的政策,地方不同的财税优惠政策、地价优惠政策、外贸政策等,造成重复投资、过度竞争等现象;三是要素市场的分割,受不同管辖主体的制度、政策与法规的影响,如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与政策差异、农保地政策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差异等,地区间的劳动力、人才、土地等要素跨界流动受到限制;四是各自辖域利益不同,造成道路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难以接轨。

  通过沪苏浙邻界地区的一体化示范,着力机制创新,进一步发挥区域“俱乐部效应”,推进整个长三角地区高水平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

  当前,沪苏浙邻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呼之欲出,如何通过邻界地区的一体化示范,进一步发挥区域“俱乐部效应”,创新机制与政策,对推进整个长三角地区高水平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长三角邻界地区可以通过创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进行机制创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由沪苏浙共同打造,开展合作机制创新,变沪苏浙边界地区的低凹地为合作高台,以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体现在“三个示范”上:

  区域开放机制创新示范。通过邻界地区间的合作机制创新,打破在不同行政区域间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与产业分工协作,扩大对外部开放,从而放大区域增长“俱乐部效应”,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省际开放与国际开放的高台,为长三角区域以及整个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等区域合作提供体制、战略、路径等方面的示范。

  高质量发展示范。2008年以来,浙江、江苏继上海以后步入工业化发达阶段,安徽也正步入工业化后期。生产要素供给与环境的制约不断加大,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向外投资与产业转移兴起,产业结构优化压力增大,高质量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全球科技革命与新工业革命兴起,信息智能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迅速崛起,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与生活方式迎来革命性变化,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长三角核心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最早面临经济转型压力的地区,又是中国经济最开放、教育科技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必然是迎接全球新工业革命浪潮的“近水楼台”,又是引领中国产业革命的创新示范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应成为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

  新型城镇化示范。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但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圈的邻界边缘地带,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在沪苏浙邻界区域开展经济合作,以上海西部、苏州市区与嘉兴市区为支点,大力推进要素自由流动,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邻界地区的城镇化,形成较为合理的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可为我国区域城市化提供示范。

  完善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创新联动发展的组织机制,共同编制示范区发展规划,通过沪苏浙三地共建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创建。

  首先,共同编制“示范区”规划。沪苏浙三地要就“示范区”进行充分的研讨磋商,明确“示范区”的合作机制创新、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三大示范功能的定位,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组织机构,通过三地共建,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创建。在此基础上,通过三方联合组织,共同编制示范区发展规划,以作为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统领,并向国家申报创建沪苏浙“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其次,创新协调“示范区”联动发展的组织机制。以建立“示范区”协同机制与共生机制为目标,建设三个层级的示范区组织机制:第一层为上海、江苏与浙江省级协调层面;第二层为上海虹桥商务区、苏州市与嘉兴市层级;第三层为上海西部、苏州、嘉兴相邻的县区。第一层级主要负责指导、协调第二第三层级,以及沟通协调“示范区”与国家层级的工作。

  区域俱乐部研究成果表明,中心城市的带动对邻界地区“俱乐部效应”有着重大影响,如果以县级为单位成员的俱乐部因缺乏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其“俱乐部效应”会明显减弱。“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要以第二层级的构建作为重要一环;而第三层级是一体化发展的主体和落脚点,通过解剖“麻雀”,为体制改革、法律与政策协同提供示范样本。

  “示范区”组织主要是通过完善“示范区”内部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尽快形成“示范区”统一的市场体系。同时,也要做好示范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机制协调。

  其三,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的带动作用。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尽早构筑起虹桥商务区、苏州中心城市与嘉兴中心城市三大支点。虹桥商务区、苏州市区与嘉兴市区应成为“示范区”人才、技术、信息与商务集聚的三大中心,以放大区域经济的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

  相较于虹桥商务区与苏州市区,嘉兴中心城市功能偏弱。未来浙江须将嘉兴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作为重点,提高嘉兴的城市层级。增强嘉兴中心城区对市外人才的吸收力,提高全市人口集中度,加快商务集聚与制造业扩散。同样,上海西部地区受中心城市的辐射相对弱,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提高对上海西部地区的辐射功能更是迫在眉睫。苏州也需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其四,探索“示范区”制度创新、开放创新与科技创新的领域和机制。在制度创新方面,围绕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寻求在城乡土地制度、土地开发机制、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户籍与人口制度、劳动人事制度、金融监管制度、教育与人才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度的改革创新,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示范区”要在公共管理机制与提高政府效能方面一致行动,联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在开放创新方面,围绕协同共生的目标,加强整体规划与宏观调控,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制定相关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控制参量”,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同系统“自组织”的形成与推进。寻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转移政策、引进内外资政策、产业园区政策、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基础、多方共赢的协调机制。

  在科技创新方面,围绕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以G60科创走廊建设为重点,寻求科技创新的全面合作。“示范区”要在教育科技体制、技术与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产品研发机制、共建产业研究院、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孵化器与科技园区建设、信息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大胆的改革创新,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示范区。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打造绿色通道促进年轻职工成长成才

    年轻职工成长成才,不仅关系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其重要性不可低估。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做好年轻职工成长成才工作的重要性,挖掘潜力多措并举,努力打造让更多年轻职工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工会的优势和作用。

  • 创新开拓劳模研究新境界

    加强新时代劳模研究,必须要强化理论意识,坚持思想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实践导向,强化学术意识,坚持特色导向。在此基础上构建劳模文化的理论基础,建设弘扬劳模精神的体制机制、立体平台和评价评估体系,创新开拓劳模和劳模精神研究弘扬的新境界。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教科文卫体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召唤新作为。教科文卫体系统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产业工会工作规律,紧紧抓住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条主线,重点做好劳动和技能竞赛、维权服务、调查研究3项基础工作,推动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建设美好安徽作贡献

    学习领会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根本是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重点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职工群众。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贡献。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