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故我在?——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财经

我买故我在?——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

曹东勃
2019-07-19 11:02:20  来源:文汇报

  列斐伏尔

  →弗洛姆

  桑巴特

  亨利·福特

  凡勃仑

  丹尼尔·贝尔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消费社会加诸我们的种种可能的危机,正当其时。

  近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鲍德里亚在其成名作《消费社会》一书中,给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判断:“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实际上,在1968年,他就以《物体系》为开端,启动了终其一生的当代社会文化批判的工作。

  “轻文明”时代的“买买买”

  《物体系》为《消费社会》奠基,消费社会建立在物质极大丰裕的基础之上。西方知识分子在一种兴奋与焦虑并存的状态下,度过了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状况虽远未到来,但成就已经相当可观:一方面是战后20年的总体和平创造了一个比较适宜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是凯恩斯主义30年的政策实践在推动投资、刺激消费的道路上屡立新功。这本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然而,人们的不满一仍其旧,抑或说,人并不为面包活着。和其他动物正相反,这时,人最迫切的问题不是解决了,而是刚刚开始。当人们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更进一步的生活需要也终于起步了。

  对于这一社会结构与社会思潮的历史性变迁,知识分子竞相给出自己的判断。加尔布雷斯认为以往的经济学都是以贫困社会为研究对象,几乎没有福利国家的经验,所以如同李嘉图被称为“阴郁的李嘉图”一样,传统经济学家充满悲观沮丧的情绪,而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已进入一个“丰裕社会”(Affluent Society)的状态。丹尼尔·贝尔注意到,在办公室上班的白领的数量超过了到工厂上班的蓝领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的增长和知识经济的征兆已经显现,服务业则成为新的增长点,他将这一状态概括为“后工业社会”的降临。除此之外,马尔库塞关注的是这种“发达工业社会”之中人的精神症候——世俗化、市场化进程中的人逐渐丧失自反性的批判能力,日益沦为“单向度的人”。

  作为法国“五月风暴”同时代人的鲍德里亚,相较于他的学界同侪,略显云淡风轻,也更独辟蹊径。如前所述,他从“物”的研究出发。这种物,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业革命以来大肆繁衍、近似一种热带丛林的“人造物”的体系。如果说自然之物的增长受到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那么人造物的野蛮扩张纯粹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受交换价值规律的约束。

  在这样一个人造王国之中,“我买故我在(I shop,therefore Iam)”就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在消费主义的框架下,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在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人们所消费的,也不单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更在于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这是一个比“如何脱离低级趣味”更为严重的问题。物品的泛滥与趋同,使得人们不知所措,既不知道如何犒劳自己,也不懂得怎样惊喜他人。本能的惰性促使人们乐得把购买决策权让渡、外包出去,遂成就了种种趣味商店、创意礼品乃至各种恶趣味。

  利波维茨基以“轻文明”为这个时代作注,他指出了消费

  主义并不能真正为这个世界减负的事实。在积贫积弱的时代,解决温饱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要务,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恐怕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并只导致其中一部分人堕落;在现代社会,如何摆脱这一亘古未有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问题。可是,在这样的轻文明时代依然诉诸物质资源、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时代主题已经转为产能过剩之后的经济危机,也就迫使人们必须转向关注物质过载之下的精神状况,深刻反思当下这个消费社会及其内生的消费主义思潮。

1 2 3 共3页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生根

    观点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以更高站位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更高站位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变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

  • 人才培养要跟上新职业发展需求

    新职业的涌现,不仅推动了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青年就业,为青年提供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成为高职院校、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蓄水池,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 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来说,就是要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好,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 大时代工运中的艰难抉择

    红色历史题材写作难度大,出新不易。《国脉:谁寄锦书来》把历史背景推到上个世纪初,大革命失败后的大上海。从这里开始,通过一群邮电工人出身的热血青年的人生故事,展开了大上海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了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时代大变革中的命运和斗争精神。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