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有序绘就广东乡村振兴蓝图-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财经

分类有序绘就广东乡村振兴蓝图

危旭芳
2019-08-05 10:17:58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地域广阔,乡村民俗风情各异,广府、客家、潮汕文化交汇,东西方多元文化交融。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村风情,保留乡土味道。要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征、资源条件等实情出发,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精准施策,分类探索。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乡村全面发展、优先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分类有序发展,坚持党管农村、农民主体、多方投入、共建共享,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五个振兴”及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高质量稳定脱贫水平“三个提升”为重点,对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细化实化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整个规划亮点纷呈,紧扣广东实际、突出目标导向,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梯次推进,做好“特”字文章、体现“粤”味乡情,是指导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紧扣广东实际,突出目标导向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规划》紧扣广东实际,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突出目标导向,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设置了29个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4个,预期性指标25个,并分别明确至2020年和2022年的目标任务,为广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计划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到2022年,乡村振兴见到显著成效,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2939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5%,具备通行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初步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简言之,要按照“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要求,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打造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农村基层治理的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力争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梯次推进

  村有千百种,风情各不同。江南有江南的特色,岭南有岭南的味道。实施乡村振兴,不能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更不能搞“面子工程”。广东地域广阔,乡村民俗风情各异,广府、客家、潮汕文化交汇,东西方多元文化交融。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村风情,保留乡土味道,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要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征、资源条件等实情出发,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精准施策,分类探索。

  《规划》提出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兴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分类梯次推进村庄发展。顺应村庄演变与发展规律,依据不同村庄发展现状与潜力,按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撤并消失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分类分阶段有序梯次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考虑亟待解决、确有必要、农民意愿、财政可承受,分阶段聚焦重点稳步推进,优先发展人口多的中心村、水库移民村、城郊融合类村庄,加强特色保护类村庄保护与开发。对于撤并消失类村庄不盲目改变现状,不搞行政强制,不搞一刀切,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要构建“核心优化、两翼提升、粤北生态”的乡村发展空间格局。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力布局。珠三角地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聚焦村庄提升与产业发展。到2022年,珠三角发达地区和具备条件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面貌实现重大改善,共同绘制具有岭南特色的广府、客家、潮汕等形态各异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做好“特”字文章,体现“粤”味乡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规划》站位高、落点准、措施实,既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更紧贴广东实际,做好“特”字文章,体现“粤”味乡情。

  以产业振兴为例,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则乡村兴,如果没有产业作支撑,乡村振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也就会流于空谈。从国内外的发展实践来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非常重要。现代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乡村“三产融合”的本质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利益链。《规划》针对广东农业生产供给质量不高、效益偏低等问题,提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我省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消费市场和经济基础等优势,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要立足我省农业比较优势,打造珠三角都市农业区、潮汕平原精细农业区、粤西热带农业区、北部山地生态农业区以及南亚热带农业带、沿海海水增殖养殖农业带的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四区两带”新格局。培优岭南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实施“粤字号”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到2020年,广东品牌农产品数量达到2000个以上。到2022年,全省基本实现县(市、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全覆盖,建成300个以上农业特色专业镇,2000个以上农业特色专业村。还要依托乡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历史文物古迹、红色革命遗址、南粤古驿道、岭南特色乡土文化等优势资源,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等“四变工程”,拓展乡村产业融合新空间,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乡村经济全面繁荣发展。

  此外,《规划》提出努力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积极开发广东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龙舟、锣鼓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加强龙舟制作技艺、广东剪纸、粤绣等农村非遗挖掘与保护,推动优秀岭南农耕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合理适度利用;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南粤党员先锋工程、“粤菜师傅”工程等,都体现出浓浓的“粤”味乡情,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广东样本的新探索。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先进性是工会组织作用发挥的时代要求

    中国工会十七大擘画了今后五年工会发展蓝图,提出了六大工作任务,为各级工会组织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中国工会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始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如何认识、把握和践行工会组织的先进性,最大限度发挥重要着力点作用,不仅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时代课题,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

  • 涵养创新型人才“蓄水池”

    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在科技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

  • 工会促进就业创业要打好“组合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会促进就业创业,应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加强同政府部门的协作。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解决,从思想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宣传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创业帮扶释放杠杆效应,职业介绍搭建桥梁纽带等方面,促进各类群体多渠道高质量实现就业创业,打出“组合拳”,下好“一盘棋”。

  • 突出建功立业 拓展维权服务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山西大同市总工会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职工、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双面向双服务”工作思路,在深化工会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在拓展工会工作新局面上步伐坚定。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