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千百万农民全面发展之歌-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财经

奏响千百万农民全面发展之歌

顾益康 潘伟光
2019-09-24 14:10:48  来源:浙江日报

——新中国成立70年浙江“三农”发展经验启示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三农”走过的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最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坚持走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改革激活新机制、以新机制催生新产业的改革创新之路。

  浙江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史,是5000年中华农耕文明的实证地。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三农”走过的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最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坚持走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改革激活新机制、以新机制催生新产业的改革创新之路。具体来说,70年浙江“三农”发展形成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条基本经验启示。

  坚持走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体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大锅饭”的体制扼杀了农民自由发展的权利和创造力。浙江把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对农民生产力的解放运用到了极致,通过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鼓励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鼓励农民务工经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个私经济,率先在全省快速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分化,让千百万农民成为了自主创业创富的市场经营主体,形成了百万能人创业创富、千万农民就业致富的新格局。

  以乡镇企业、个私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不仅带动了农民快速致富,也成为推动浙江工业化、市场化最强大的力量。2018年,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65%的GDP,提供了87%的就业岗位,成为全省市场经济重要的主体力量,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中的浙江农民的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同时,浙江各级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以人为本谋三农”的要求,为农民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环境,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了“人民大众创业致富、人民政府管理服务”“人民大众创造财富、人民政府创造环境”的市场经济创新发展模式。这一发展路子,非常全面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浙江这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使浙江“三农”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

  坚持走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之路

  城乡关系在“三农”问题解决上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奉献城市的体制,使农业农村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改革了城乡二元体制,允许农民到城镇务工经商,走出了一条“农民城镇农民建”的城镇化之路,县城和小城镇成为农民首选的安居乐业之地。浙江全省城镇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的1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68.9%,城镇化成为推动农村发展最为强大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制定《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实施新型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双轮驱动的新战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快速缩小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方面的差距。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建设,落后衰败的农村变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浙江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和新一轮“上山下乡”的热潮,追求绿色生态的城市消费者热衷于到美丽乡村来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城市有识之士和城市资本、技术也开始“上山下乡”,到美丽乡村发展民宿等美丽经济和从事现代农业。传统农业也出现了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趋势。家家粮棉油、户户小而全的小农经营大幅减少,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流转率达到了70%以上。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留学归来的“农二代”和来自城市的农创客给浙江农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农业出现了功能多样化和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新趋势,休闲观光农业、文创农业、体验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快速增多,现代农业呈现出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绿色化、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让浙江农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态势,浙江农业快速走上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走生态生活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

  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稀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解决产品短缺、工业品供应匮乏问题,被迫走了一条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数量型经济发展之路。在世纪之交,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和绿色浙江的新战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来引领浙江的绿色发展,强调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把为农民创造优美生活环境、优良生态环境放到首要位置。从2003年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整治,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不断地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整治行动,将原来污染严重的垃圾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持续16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久久为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引以为傲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也成为城市人越来越向往的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越来越多的城市消费者、投资者掀起“上山下乡”的新热潮。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体验农业等美丽经济和乡愁产业成为“两山”转化的有效载体,这些绿色产业成为浙江农民创业就业、创业致富的新亮点。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双管齐下的方略,让浙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绿色化和可持续,体现了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三农”发展最高目标的理念。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努力践行“以职工为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更要牢牢把握好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工作理念,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嵌到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做到“以职工为中心”,努力使工会工作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辜负党的重托和职工的期待。

  •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基础工程。深化国有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 浅析“两书”制度的法治化意义

    “两书”制度是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推动工会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释放法治红利。制度不仅能够有效引导职工树立法治思维,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还能倒逼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提升法治素养,符合“以职工为中心”工作导向的本质要求。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甘肃省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工会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在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中发挥工会组织积极作用。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