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财经

南京: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

刘志彪 孔令池
2019-10-16 13:54:52  来源:南京日报

  2016年,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京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的特大城市,仅次于超大城市上海。《规划》在促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中,明确提出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2018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培育和集聚一批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建设。

  由此可见,作为特大城市的南京应以建设长三角科创圈为契机,加快推动创新名城建设,在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能级上积极作为,更好地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建设成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驱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发挥科教优势,强化创新合作

  南京科教资源丰富,在建设长三角科创圈、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让科教优势成为创新优势;另一方面要学会通过合作方式推进科技创新。

  着重打造将科教资源与现实生产力紧密对接的重要平台。设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专项,重点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全面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加快与长三角高端科研创新平台的全面合作。探索建立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新型研发机构落地。

  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在宁高校院所等单位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或大科学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焦产业前瞻领域,着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出一批原创性、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校校、校所、校企间在优势学科群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在宁科教资源整合、优势叠加、创新协同。围绕产业地标,探索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学院,加强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支持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组建个人(团队)持大股的新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提供义务教育等公共福利制度、建立普惠型的职业培训管理制度。健全职业社会保障、薪酬和奖励制度等,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形成一批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不断创新工艺、改进产品质量的现代产业工人。

  推动跨地域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发展,促进南京市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从而改善科技创新资源闲置、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硅巷经济”,形成国际品牌集聚地和本土品牌孵化地

  在城市大规模建设中,如何激活老城区资源,防止创新资源流失,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硅巷”其特点是以主城区的存量空间更新为依托,高度汇聚现代科技、新兴产业、创新人才、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而形成的创新科技产业集聚街区。

  通过改造释放空间。顺应高校院所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利用高校院所的存量建筑、闲置载体打造城市硅巷,引入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嵌入式在老城区容纳创新创业者,开展产业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打造校地融合、产城一体化、创新创业活跃度高的创新集聚区,提升点状闲散载体创新能级。

  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利用主城区便利的交通路网、强大的科研力量、齐全的金融支持、丰富的文化生活、权威的健康医疗、诱人的基础教育资源等,大力集聚科技顶尖专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高端创业创新团队或项目落地城市硅巷。

  形成多功能的智慧综合体。构建合适的社会关系网络,把研究机构、创业者、现有企业、投资者等有效联系起来,形成集合学习、创新、研发、交流等多功能的智慧综合体,产生协同效应,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产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成为高端创新产品的生产源地。

  积极推动沪宁合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打造新兴产业地标集群

  南京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产业链条完整,发展先进制造业拥有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在建设长三角科创圈过程中,南京可以将自身发展定位为长三角西北部地区战略中心城市,强化产业创新合作,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积极推动沪宁合产业创新走廊建设。通过打造沪宁合产业创新走廊,将南京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以及安徽的皖江经济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池州、铜陵、宣城)衔接起来,进而与G60科创走廊相呼应。南京应转向内需为导向的开放,重点开发国内市场,可以沿着沪宁线进行布局,联合苏锡常,也可以长江为轴心进行布局,联合苏北地区,以此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乃至苏北、安徽皖江经济带的发展。

  打造新兴产业地标集群。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更大力度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拟上市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围绕“4+4+1”主导产业方向,突出差异化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地标集群,努力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体系。在此基础上,协调发展以南京为中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将行政边界模糊化,促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机制在空间上进行激化扩散,形成发展程度更深、范围更加广泛的一体化格局。

  加快科技产业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研究开发模式改革,促使存量的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技术领域推进。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考虑将成果转化净收益的70%作为奖励经费给予科研团队,充分调动和发挥创新型人才及其所在单位从事科技产业创新及转化运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快推动产业园区科技产业创新功能提升,全力建设一流科技产业园区

  大力提升产业园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先行先试”功能,逐步解决产业园区过多过滥、布局不合理、产业定位不清、土地利用率低下、内设机构繁杂、科技产业创新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

  解决政策难落地问题。建设适应科技产业创新的服务型政府,包括树立服务理念,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简政放权的部门统筹协调和配套,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职能;创新组织架构,成立统一的科技产业创新领导和规划机构,采用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多方互动的方式,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做到人权、事权、财权相匹配等。

  整合科技研发体系。在现有基础上,改造或升级一批高新区、新型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整合建立综合性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所成立实体是非营利性法定机构,在运营上采取市场化方式,在政策上享受税收优惠等。

  完善绩效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组织开展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工作,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产业园区予以警告并提出整改要求,严重的甚至予以摘牌。

  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建设全国创新的“试验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协同创新高地。

  推动南京自贸区开展更多差异化、首创性探索。在认真学习借鉴其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革探索,推动南京自贸区在消除政策壁垒、简化程序、减少干预、放开准入上形成制度创新优势,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加大各类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落实《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着力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充分释放社会主体的活力,以提高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以混合经济为突破口推进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创造平等进入和退出的竞争环境,通过竞争打破国有企业垄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企业家精神。

  推进产品市场发育。促使产品市场对新产品信息的传递更为有效,使价格信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新产品供需关系的变化,不断激励企业家精神的生产性潜能。

  促进要素市场发育。引导要素的转移和调整,使其在企业间、行业间、地区间的流动更加方便、快捷,更好地扩散和推广先进技术,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难度及成本。

  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创新法律体制、健全法律法规、改善市场的法制环境,解决不确定性风险和外部性,为企业家精神的有效发挥提供牢靠的产权保护和契约维护。

  大力营造善于实践、崇尚创新、敢于冒险、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着力提升创业能力、拓展创业政策、建设创业载体、改进创业服务,鼓励有知识、技术、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等专长的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自主创业,不断累积生产经验和技术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市新型智库“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成果。)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法定标准更精细,工伤认定才更精准

    在工伤认定的标准中,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工作原因是认定工伤的“三要素”,三个要素看似简单明了,然而在实践中却容易产生争议。尤其是随着用工形态的发展,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工作地点、工作时间更加灵活,给工伤认定带来挑战。事实上,工伤认定难,问题并非出在认定本身,其和劳动关系认定的交叉,极大地加剧了认定难。特别是,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等规定得不够细致,顶层设计不明确,导致基层人社部门和法院之间分歧不断,进而影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 提高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工会宣传思想工作是党赋予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重要任务,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精神支柱、舆论力量、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深刻认识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职工队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 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党的特定历史阶段任务及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根本手段。围绕产业工人建设改革目标,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学思践悟

    工会作为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全面从严治党”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事关新时代中国工运事业以及中国工会发展的未来。要进一步扎实工作,久久为功,取得全面从严治党的更大战略性成果,为工会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