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如何全部用在刀刃上-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2万亿”如何全部用在刀刃上

赵福昌 宋恒
2020-06-02 10:41:12  来源:大众日报

  特殊时期,有特殊举措。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需要财政政策加力,对冲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的预算赤字率在3.6%以上,规模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政府举债总规模达到8.51万亿元,新增3.6万亿元。

  无疑,这具有相当的扩张力度。

  2020年的赤字安排,是我国特殊经济形势下、基于财政预算资源格局的现实选择,非常不易,既积极有为,又留有稳妥灵活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对宏观趋势的综合考量。

  直达基层

  此轮积极财政政策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一般债券和特别国债2万亿元增量全部转给地方。

  对于这一举措,出现了一些担忧。例如,“2万亿”是否属于“大水漫灌”?2008年的“四万亿”一揽子政策带来的问题,会不会重现?

  事实上,从各方面看,这样的担忧,都是不必要的。

  从政策背景看,2008年的“四万亿”一揽子政策,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为大力刺激内需而采取的措施,政策力度比较大,引致了后来的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问题。

  “2万亿”政策的出台,则有着相当不同的政策背景。中央从去年就强调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对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度”的拿捏,突出精准性。今年的赤字安排,充分体现了对“度”的拿捏和对节奏的把握,在对政策的认识和把控上,已经有了对避免“大水漫灌”的充分考量。

  从政策目标看,2008年的“四万亿”一揽子政策,主要着眼于扩大内需,通过扩大“铁、公、机”以及灾后重建等基建投资,以国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具有较大的扩张效应。

  作为对比,“2万亿”的首要任务在于“保”,通过“六保”来纾困。新增财政赤字和特别国债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领域,对冲经济下行的影响和风险,保经济基本盘,托住民生底线,补公共卫生等民生短板。

  从政策实施看,“2万亿”主要用于抗疫方面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缓解地方市县等基层的特殊困难,资金直达基层、落实到民生领域,体现积极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并强调增强地方的自主权,同时考虑到预算约束的强化。

  这样的政策安排,显然有助于地方特别是基层因地制宜、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年“四万亿”政策实施过程中被动“接单”及加杠杆的扩张问题。

  从国际比较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而我国赤字率一直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2万亿”的财政政策既体现力度,又把握时机,也为未来应对不确定性留有充分的政策空间。

  综上所述,包括“2万亿”在内的财政政策安排,是科学、合理、有度的。

  “过路财神”,而非“甩手掌柜”

  虽然不是“大水漫灌”,但“2万亿”毕竟不是小数目。怎么花?

  目前,我国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在紧平衡的压力下,将资金用在关键领域,“把钱用到刀刃上”,是必然选择。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规定,2万亿元“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

  因此,在当前财政支出矛盾较大的背景下,要抓好主要矛盾,将每一笔资金用于民生领域,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府的决心,避免出现“贪大求全”问题,真正实现裕民的目标,保障“六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资金直达基层,避免“跑冒滴漏”。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其目的在于,有效提高资金下达效率,避免层层审批中的时滞,保障资金及时到位,着力纾困做好“六保”。

  同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让资金直达基层,可以避免资金截流或“跑冒滴漏”问题,结合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资金不折不扣到市县基层。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特殊举措特在直达基层、突出效率,省里只是“过路财神”;但在管理责任等方面,并非绕过省里,在应有的资金管理责任,以及统筹体制安排考虑辖区责任等方面,省里是绕不开的,也不应该绕开。

  各类资金“一盘棋”。

  转给地方的2万亿元新增一般和特别国债资金,有特殊之处,但使用上并不能强调其孤立性,这些资金的安排,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预算资金安排上要与其他资金统筹考量,做到统筹全局“一盘棋”,形成合力。

  “六保”是评判标准。

  对于“2万亿”资金要做好绩效评价,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加强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论证资金所用项目的有效性,减少低效和无效问题的出现。

  同时,应科学设计绩效评估指标。因为“2万亿”资金应用领域主要在民生领域,要摆脱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指标设计,以“六保”为基础设计评价指标,动态监管,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有效性、公正性,真正做到资金使用的高效率。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提高中小企业参与率 让企业年金惠及更多职工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求从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发力,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年金是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工作研究】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 【热点思考】关于工会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思考

    应站在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促进国家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

  • 【问题探讨】发挥员工申诉处理机制的“安全阀”作用

    员工申诉处理机制是解决劳动争议、有效预防劳动关系冲突的机制,被称为“安全阀”,起到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的作用。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员工申诉处理机制,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用协商而不是企业单决的方式处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的劳动关系矛盾,这既是理性选择也是员工的意愿。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