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
王淑娟 石美遐//www.workercn.cn2014-07-0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我国“民工荒”现象愈演愈烈。 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这既指明了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表明了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也引发了我们对如何构建促进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造福劳动者机制的思考。

  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工荒”现象愈演愈烈。近年来,“民工荒”不仅在地理范围上逐步扩大,在季节性上,也从“季节荒”发展到“常年荒”。“民工荒”突出表现为:在工种上,熟练技工和普工都存在紧缺;在流向上,输入地和输出地存在互置。“民工荒”的出现有着经济、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它是由劳动力市场、教育水平、养老体制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共同形成的。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持续热点。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扭曲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虽大幅度增长,却仍不能满足社会有效需求。

  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收入差距大幅提高。各地调高最低工资水平、通货膨胀以及生活成本提高等因素是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显性原因,而农民工供求状态的改变、我国加强对劳动法实施的监察力度则是其隐性原因。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态下,不同就业群体就业机会不同,工资差异明显。在决定行业工资差距的诸因素中,除了竞争性人力资本因素外,最突出的就是垄断因素,尤其是行政性垄断。

  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维权事件频发。近些年,我国劳动者维权意识日益高涨。维权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民工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等。在维权方式上,正在由个人的、小群体式的维权转变为“群体式维权”,维权范围从工资收入、工伤问题等“硬性指标”扩展到要求企业提供更多培训、更多发展机会等“看不见的权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分劳动者制度性维权观念较弱,在劳资发生矛盾时,有时会采取不规范甚至比较激烈的维权方式。

  构建中国特色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关注新时代农民工的需求,构建农民工社会权利保障体系。为农民工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建立社会各方面用工信息收集渠道。通过地方政策鼓励个人和单位承接对外劳务输出和用工等项目,对劳务输出经办机构信息进行有偿支付。妥善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社,增加合作社的入社比重,解决农户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作物的种植和守护以及农产品的出售等难题。另一方面,政府应高度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并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提供坚实后盾。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大学生就业机制。要通过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扩大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包括通过政府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通过产业政策促进就业弹性高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就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环境较差地区和人才短缺的岗位就业。在供给方面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大学生系统、深入、独立、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通过市场政策完善市场信息,降低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创新劳动力市场政策,提高就业机会。

  构建公平公正、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报酬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非经济行为所形成的行业垄断,降低过高的垄断性收入。建立与经济发展匹配的报酬制度,重点解决基层劳动者工资水平过低、增长缓慢、欠薪等问题,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协商机制。在严格执行各地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工资制度的同时,合理确定当地工资指导水平,及时调整和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使劳动者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加强劳动立法,营造良好的劳动法律环境,并注重法律实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针对劳动者权益的立法已有较大幅度的推进,从2008年至今陆续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但其实施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要完善劳动市场机制,强化工会职能,对劳动加强保护。随着我国劳动法律的日趋完善,工会应该在协调劳动者和雇主关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机制。企业是构成劳动力市场的微观主体,企业管理是否规范与科学,直接关系到劳动力市场能否公平、有序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成分多元化、就业形势多样化,劳动关系更加复杂。但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还缺乏科学的规划,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和科学的绩效评估手段,尤其是工资分配关系不合理、分配次序不规范的矛盾日趋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从微观角度,引导企业尽快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的变化,树立新毕业大学生企业人才培养的观念,调节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规范工资分配次序,推进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转变。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企业内部晋升激励机制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制度,满足员工期望,减少企业内部核心员工的流失,保持企业内部人员的稳定,促使企业内部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进一步推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