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争夺高铁不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王丹
//www.workercn.cn2015-05-22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破解争路运动系列困局,高铁规划和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民主的决策原则,严格执行依法修路,保障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并严防腐败。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诞生于20世纪的口号,在四川广安邻水县民众看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媒体报道,近日,邻水县部分民众先是签名请愿,之后聚集上街游行,只为表达一个诉求:希望设计中的达渝城际铁路采取经过该县的东线方案(达州经大竹经邻水至重庆),而非该市发改委之前公开支持的经过广安区的西线方案(达州经渠县经广安至重庆)。

  围绕高铁走线、设站的争路抢路运动近年来并不鲜见。郑万(郑州—万州)高铁规划时,湖北十堰和襄阳,河南邓州和新野这两对城市狠劲掐架;沪昆(上海—昆明)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邵阳和娄底从邻居变对头……为了让高铁落户自家,一些地方上下呼应官民合力,大打“舆论战”,“广拜菩萨”走上层路线公关,为增加博弈筹码不遗余力。

  各地如此拼命争夺高铁,看中的是高铁背后巨大的潜在利益和发展机遇。有人总结出高铁的三大利好,“对于民众,高铁意味着便捷的交通;对于开发商,高铁就等于更高的房价;对于地方政府,高铁代表着政绩”。虽有偏颇,但基本道出了高铁背后的利益账。“高铁经济学”一词的出现和走红,正是高铁背后经济光环的证明。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现实的发展之困让他们对高速发展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通了高铁,城镇就是“项链上的珍珠”,否则就只能是“项链旁边的石头”。邻水民众游行中打出“百万邻水人民也要发展”的口号就是这种普遍心态的直接体现。更不用说,在我国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往往由中央政府埋单,没有哪个地方政府和民众愿意错过高铁这件“搭便车”的好事。

  争路运动中的多方博弈无可厚非,争路运动背后的公共情绪和发展实际也值得正视,但同样不该漠视的,是“争路”这种民意诉求方式及其背后暗藏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行事逻辑。一些民众甚至地方政府之所以相信争取利益“一闹就解决”“闹得越大就越有筹码”源于他们对高铁规划缺乏透明的现实感知。言外之意,他们认为规划权仍具有某种程度的“可操作性”,高铁这种重大项目依旧需要“跑部钱进”,民意压力可以传导至相关权力部门从而影响决策。而以往高铁规划和建设中的“不确定”改道,恰恰被他们视为证明了自己关于权力寻租的想象。

  破解争路运动系列困局,高铁规划和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民主的决策原则,严格执行依法修路,保障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并严防腐败。这既是最负责任的选择,也是葆有决策定力的底气所在。如果“孩子该有奶吃的都能吃到,哭不哭都会有奶吃”,各种争路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