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防洪抗灾,农村亟需补短板
张凤云
//www.workercn.cn2016-07-27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每一次灾害都是对抗灾意识和能力的检验。这次洪涝灾害,提醒我们不但要加强对受灾农村地区的关注和救援,还应该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去审视农村防洪抗灾能力建设。多把基础夯实一些,多打一点提前量,多做一些组织和防护,农村会有更多力量去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

  一场洪涝灾害,使得诸多城市排水系统的缺陷暴露出来。农村的情况又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组报道:7月1日,湖北麻城市阎家河镇丁家寨村叶家湾桥梁被洪水冲断,河东岸叶家湾小组成为一座“孤岛”;7月18日以来,河南安阳县境内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造成8个乡镇、180个村子受灾。由于交通、通讯中断,都里镇8个村庄一度失联……仔细分析各地公布的受灾数据,倒塌房屋大部分在农村,人员伤亡也更多,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救援。

  此次灾情,暴露了农村基础建设的薄弱尤其是水利建设的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但是总体来看,当前农村防洪排涝标准还比较低,中小河流、中小水库防洪能力比较弱。一些农村的防洪堤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工夯砌的土坝,一旦遇上大雨大灾,难以发挥作用;加上疏于管理,一些地区尤其是北方传统干旱地区存在挤占行洪通道、“人水争地”问题。有些坝底、坡面已经种上了树木、庄稼,一遇超标准洪水,极易出险、漫溃。原本在农村做储水蓄洪之用的传统坑塘其作用也打了折扣,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淤塞废弃,有的被垃圾填埋,有的甚至被垫平盖上了房屋、种上了庄稼,洪水一来无处可泄,只能横冲直撞加重灾情。

  另外,农村也是社会救助系统薄弱之地。由于一些村庄本身偏远、分散,外部的救助力量很难第一时间向其延伸。与此同时,随着大量青壮劳力进城务工,更是对农村传统的防汛抗洪组织动员提出严峻挑战,以致洪水来临之时,一些村庄竟然找不到多少能够抗洪抢险的壮劳力。在那些老人和小孩留守的“空心”村里,甚至只能动员六七十岁的老人上大堤去巡堤。

  解决农村防洪抗洪能力问题,必须首先强化农村防洪抗洪的责任意识,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抗洪防涝在盯着大江大河的同时,也要更多关注中小河流治理。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就好比人的供血系统,如若主动脉已很牢固,“毛细血管”却很脆弱,也不可能保证循环畅通。要树立“防大汛,就一定要堵住小溃口”的意识,大力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中小病险水库修缮、中小型电排站提质改造等。各地还应有意识地将乡村纳入区域排灌系统之中,构建起一个包含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各级水库以及农村的坑塘、毛渠沟渠在内的行之有效的“防洪圈”。

  蓄泄兼施发挥好农村传统排灌系统的作用,杜绝“人水争地”问题。河道、坑塘、农田里的沟渠和毛渠等构成了农村完整的排灌系统。各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多一点科学规划的理念,尤其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必须严格落实《防洪法》、《水利法》有关规定,既要加强规划,也要严格管理,充分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淀、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因地制宜地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打通农村河、沟、塘防洪抗洪“经脉”,加强蓄泄雨洪能力,确保给洪水以出路。

  要将事前预警与科学抗灾有机结合,确保“安全冗余”。农村防洪抗洪事关亿万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进入汛期后,各地政府应抱着确保万无一失的心态做好各项预警准备工作,留出一定的“安全冗余”,宁可早准备、多准备,也不能晚准备、少准备;提前制定好详细的防汛应急预案,保证大灾来临时能够迅速启动;加强防汛备汛检查,及时查漏补缺,防患于未然;各种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一旦出现险情可以快速抢险救援;要针对千变万化的汛情做好精准测报、预报,并确保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户手上,以便人们能够及时转移。

  要注重一般关注和重点关注相结合,加大对薄弱环节的防控。洪水来临时,要特别注重对存在山洪泥石流隐患地区、中小学校、敬老院等特殊区域住户的排查和救助,要对一些“空心村”和偏远村庄给予更多关注,尽量做到有专人盯、有专门的预案。灾害来临时,一些通讯设施往往会遭到破坏,而“空心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孩子,缺乏应用手机、电子邮件等现代科技的能力,往往会成为预警信息接收的盲区。这就需要在防灾抗灾时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可通过村庄大喇叭、木棒敲击脸盆或者挨家挨户通知的方式确保做到覆盖到村、落实到人,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每一次灾害都是对抗灾意识和能力的检验。这次洪涝灾害,提醒我们不但要加强对受灾农村地区的关注和救援,还应该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去审视农村防洪抗灾能力建设。多把基础夯实一些,多打一点提前量,多做一些组织和防护,农村会有更多力量去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