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红色旅游怎样实现可持续
王东林
//www.workercn.cn2016-08-04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形态。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吸引物,有其相对优势,比如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不仅仅是一个政党的革命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的文化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其他类型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性质。在新形势条件下,也确实赶上了很好的发展时代。

  但是,红色旅游目前也存在其不足之处,诸如形式较单一,遗产展示和历史叙述不够完整,还有依赖性过强,市场吸引力偏弱等问题。笔者以为,对于这些问题,应做一些未雨绸缪的思考。

  应把发展红色旅游与文物保护有机统一起来。长时间以来,人们都会将与“红色”或“革命”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遗址遗物视为“圣地”“圣物”,给予妥善保护。一些毁于战火的革命遗存,也大致按原貌进行了恢复重建,并纳入了相应的保护级别。这是正确的。但与此相映的,那些与“红色”或“革命”敌对历史遗存,则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大多遭到破坏。一些具有较大或重大历史价值的,也未能“体面地”进入文物保护的视域。

  笔者以为,没有白色对比与衬托的红色,很难反映历史全貌,给人以完整的历史映象,革命的对象性、目的性、艰巨性就会变得含混不清,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性也由此而大打折扣。在我所走过的一些博物馆和纪念馆内,丰富的红色图片、实物同白色的语言抽象,的确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陈展景况,难免会让一些与历史越来越远的青少年朋友,滋生出一些本可避免的困惑与迷离。

  在中国现代历史映象中,红色资源固然重要,“白色资源”也是与之相对应而客观存在的“历史构件”,是我们研究认识历史的重要文物资料,应当引起一定的重视并给予相应保护。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组织一些有关“白色资源”的普查,及时划定保护对象与保护范围;对一些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遗址,可以考虑作适当的恢复重建,恢复它们叙说历史的功能。

  应因势利导,延伸其内涵。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它所具有的新、奇、特、异的自身禀赋。红色资源要真正掌握市场,牵动游客,必须在吸引力上做足文章。

  内涵延伸,指的是某一红色旅游区原有的历史文本、资源特色、文化个性的创造性展开。这种延伸是一种创意活动,而不是那种生硬的添加与蹩脚的文化伪造。

  以南昌为例。南昌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起义纪念馆及花园角周恩来旧居、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八一广场等处,每天都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但是在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南昌不具有“第一选择”的影响力,光顾南昌的游客大多是临时驻足游览的过客,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还在于南昌缺乏一处足以让游客逗留一天以上的吸引物。为此,笔者曾提出南昌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博物馆”或“军史馆”的构想,为南昌红色旅游实现突破性发展寻找出路。用“陆博”或“军史馆”延伸南昌红色旅游区的内涵,是一种符合历史逻辑的创意。南昌是八一起义的发生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陆军(解放军最早的也是革命战争时期唯一军种)的诞生地;1999年,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在视察江西时指出:“我军的主要力量、主要的战略和战术方法、主要战果就出自江西。”因而“陆博”或“军史馆”设于南昌不仅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即使从中国南北交通以及国防教育基地的合理布局等方面综合权衡,也具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陆博”或“军史馆”还将以其丰富的内涵、新奇的内容、宏大的容量、奇幻的手段以及它“别无分店”的独异性,而在国内乃至国际旅游市场成为首选。此外,“陆博”或“军史馆”之设,还为南昌旅游进一步的内涵延伸预设了空间,如全国军事体育运动会,军队大比武活动的常设地,国际性军事体育赛事的举办地,世界军事思想研讨以及军事科研成果的展示与交易地……顺此思路,可以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思维领域,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南昌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发展潜力,如此辉煌的未来前景。我们甚至可以预言,“陆博”或“军史馆”的成功申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南昌红色旅游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而且势必对江西全省的红色旅游产生巨大的辐射力与带动力,并以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强势的品牌效应与其他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旅游区域进行对接,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其“引爆性”作用。

  如今,南昌八一广场西侧的“江西省展览馆”已经成功实现“退商还文”,30000余平方米陈展面积,以及八一起义纪念塔之南的背景空置位置,都为“陆博”或“军史馆”建设提供了极好的空间条件。在人民军队创建90周年之际,希望全国政协能够促成此举。(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