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书写水源地治贫的优秀答卷
——河南南阳脱贫攻坚求解记
唐园结 张培奇 李飞 刘振远 范亚旭
//www.workercn.cn2018-01-05来源:《 农民日报 》
分享到:更多

  

  中原大地称担当者,河南南阳当之无愧!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地和核心水源区,南阳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高分答卷: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华北地区输水超过100亿立方米,惠及豫冀津京5300余万人。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镌刻着南阳人民可歌可泣的奉献诗篇:为建设丹江口水库,自上世纪50年代起,36.7万群众先后挥泪告别家园,14位干部牺牲在移民工作一线,顺利移交4.13万亩永久用地和5.98万亩临时用地。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凝聚着南阳人民螫手解腕的英勇气概:为保护中线水质,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关停污染企业800多家,关闭、搬迁养殖场1000多个,取缔养鱼网箱5万余只,静态经济损失达百亿元。

  昔日大局为重,如今担当依旧。南阳全市2.4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鲜明地画着3道线:1490万亩耕地红线、1630万亩林地绿线和400万亩水域湿地蓝线。近5年来,南阳新完成造林面积285.5万亩,河南全省每4亩林地就有1亩在南阳,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

  保水的考题不曾画上句号,一张脱贫的考卷又摆在南阳面前。南阳市辖12县区中,扶贫开发重点县占了7席,现有贫困村468个、农村贫困人口39.2万人。贫困县和贫困村数全省最众,贫困人口数全省第二多,是河南脱贫攻坚重点地区。

  要在南水北调水源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有度开发保护绿水青山,又要壮大产业铸就金山银山,难解之题,南阳如何作答?

  “牢记政治使命,树立有解思维!”在市委书记张文深的辩证法里,南阳必须毫不动摇地担负起“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和“全面小康不落一人”两项政治任务,科学看待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从问题实际出发,向绿色发展求解,书写一份水源地治贫的优秀答卷。

  以生态优势作解破产业发展之题

  秋日的丹江口水库,波光潋滟。驱船驶入深水区,记者品尝了刚刚从库区取出的监测水样,入口甘冽清爽,沁人心脾。

  让我们把视线从一江清水投放到更广阔的南阳大地,丹江口水库移民后靠安置区、伏牛山区、大别山区等贫困人口集中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但为了“保水质、护运行”,这里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一些群众守着“金银山”吃着“穷苦饭”。

  两难之题,如何破解?南阳市委、市政府向生态优势要答案,聚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让生态为产业增值,让产业为生态添绿,将山水之魅力转化为产业之活力。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南阳特色农业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南召玉兰、淅川软籽石榴、镇平莲藕、内乡薄壳核桃、社旗蔬菜、桐柏茶叶、方城黄金梨……南阳市每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都有一张特色农业“名片”,散发区域品牌之光。淅川有万亩金银花、万亩林果、百亩特色中药材基地;西峡有百公里长的香菇长廊、山茱萸长廊、猕猴桃长廊基地……各区县产业布局多元,不仅增加了致富渠道,而且规避了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风险。

  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3390亩施有机肥种出的猕猴桃是当地百姓眼中的致富果。村民谢文彬告诉记者,这些消费者吃着放心的猕猴桃,每亩能为果农带来近万元的收入。

  绿色栽培方式带动了种植效益的显著增加,南阳并未满足于此,而是不断向下游延长产业链。从一朵花到一罐茶,淅川县九重镇福森集团金银花烘干加工厂比邻种植基地而建,采下的金银花从农田直达车间“摇身一变”成了灌装凉茶。董事长曹长城介绍,更长的产业链意味着更大的产值空间,极大调动了农民种植金银花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财富观指引下,如今的南阳,生态底色更绿,特色农业多彩,产业基础根深蒂固,扶贫成效枝繁叶茂。内乡县灌涨镇刘营村,一座座循环种植双孢菇的大棚邻村而建,贫困户免费租棚、就近种菌,企业订单收购,保证收益。淅川县盛湾镇贫困户在房前屋后、田埂地头种起了软籽石榴,苗木为帮扶单位提供,技术是林业部门支持,销路由龙头企业保障。特色石榴产业越做越大,贫困果农奔康步伐越来越快。

  以联结机制作解答农民增收之问

  如一场春雨滋润大地,唤醒泥土中沉睡的生命,今春以来,南阳市1219家企业与713个贫困村、292个非贫困村(贫困户数不少于60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此即南阳嫁接产业到村的“千企帮千村”之策。

  位列河南省各地市综合经济实力三甲之列,南阳不乏产业活力。但产业之兴旺可否助力贫困群众增收呢?

  如果产业与贫困群众“不牵手”,产业扶贫就会大打折扣。基于这样的认识,南阳市委、市政府向机制创新求解,调动产业资源,重点发挥龙头企业“火车头”作用,实施签约结对、村企共建,引导企业与贫困村精准对接,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

  在镇平,新奥针织公司投资2200万元,在10个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在内乡,聚能光伏发电公司利用贫困户的屋顶和荒坡建设光伏电站,为每个贫困户年增加3000元纯收入;在新野,科尔沁牛业公司引导贫困户申请扶贫贷款、入股产业、享受分红……“千企帮千村”在村野乡间绽放艳丽的花。

  有形之手有效引导下,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施展。一时间,多种联结机制涌现,为贫困群众“+”出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真真切切的志气。

  金融入股为贫困群众创业增收注入新动能。“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层组织+金融+贫困户”,谈起“5+”机制,内乡县牧原公司精准帮扶的贫困群众如数家珍。政府增信、公司担保,每个贫困户可获得1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由牧原公司组织成立的聚爱养猪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户均年保底净分红3200元。

  反租倒包让贫困群众获得了租金、薪金和股金。在淅川县福森集团金银花种植基地,企业从农民手里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金银花,再分区包干给农户管理,每亩收取400元-500元费用,剩余所得归承包户所有,大大提高了贫困户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订单帮扶托起了贫困群众靠双手致富的自信。西峡县伏牛山腹地生长着20万亩山茱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了30年订单收购合同,并免费提供农资和技术。靠种山茱萸脱贫的种植户尹青云告诉记者,有了保护价收购,心里就有了底,想过好日子,只要踏实种好山茱萸就“中”。

  以两轮驱动作解释搬迁无业之疑

  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固然可以使贫困群众挪出“穷窝”,但住进新居后如何种田,怎么就业?不少贫困户心里犯嘀咕。

  不止于“新房美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南阳站在人的发展高度,向实现“人的城镇化”求解,推动易地搬迁和就地城镇化“两轮驱动”,甫一施策,就在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着墨,在促进就近就业方面下功夫,让穷山沟里的农民跨越式地过上市民生活。

  镇平县高丘镇史岗村,一幢幢搬迁房白墙朱瓦,一条条硬化道平坦畅通。54岁的贫困户王万照从附近的山上搬下来,农忙时上山种田,农闲时就近务工。“干农活要走六七里路,不觉得远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万照摆摆手,告诉记者,从前吃水都要走几里山路,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水,与新居的便利相较,下地干活一点也不觉得远。

  从前靠几亩薄田勉强度日,如今在车间务工,内乡县灌涨镇王营村搬迁户胡宗武从来没敢想自己的生活还能有这样大的变化。他告诉记者:新村方圆一公里内,有大大小小十几个产业。他和老伴干不了精细活计,在扶贫企业车间里粘贴琴盒,培训三两天就能上岗,一个月合计收入三四千元。

  为使千千万万的“胡宗武”能在新家园扎稳根,南阳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村级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学会几句口诀就能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92个贫困村建成扶贫车间,吸纳3万多名贫困群众就业。

  搬迁腾出的宅基地怎么处理?南阳创新处置方式,借助土地交易市场,将资源“点金”变资产,为贫困户增加了一笔财产性收益。市扶贫办主任周大鹏介绍,搬迁户原宅基地经复垦达标后,耕地指标投放土地交易市场,所得收益部分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部分用于投资理财,收益归贫困户所有。以四道防线作解化因病致贫之难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老百姓的话里,透着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几分无奈。在南阳,60%的贫困群众属因病致贫,病根不除,脱贫不易?

  政府兜底,保障民生。南阳连设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织起一张健康网。然而,在三重保障下,仍有不少群众无法摆脱疾病。因病致贫这道难题的解究竟是什么?

  刨根问底,调研先行。南阳市委、市政府在找准病灶上下功夫,沿着现象寻本质、深入群众找原因。原来,相当多的贫困群众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由于门诊报销有限,其中一些群众受每年人均超过4000元的医药费所累,被迫选择拖病、扛病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靶向用力,精准施策。今年,南阳总结镇平、方城、淅川先行试点县的慢性病医疗救助经验,制定出台《南阳市农村困难群众“医保救助工程”实施办法》,对患有19种慢性病的贫困群众,在三重保险基础上,剩余合规医疗费按70%给予每人每年累积不超过2000元的补助,构筑起第4道防线——慢性病救助保险。

  方城县券桥镇马庄村贫困户刘荣芝就是第4项保障的受益者。本不富裕的她身患糖尿病16年,之前每月都要为医药费发愁。慢性病救助保险实施以来,刘荣芝每月303.87元的药费开销,在基本医疗保险项下报销了197.5元,剩余部分又获慢性病补助74.46元,自己只花费了31元多。“心里一下子轻松下来!”刘荣芝觉得糖尿病带给自己的压力小多了。

  为解报销繁琐难题,南阳22家市级、67家县级、205家乡级定点医院均设专门就医窗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方便了就诊群众。

  48625名贫困群众纳入门诊慢性病管理,人均报销医疗费用1300元,总体报销比例接近90%……一连串数字传递着南阳市委市政府“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温情,健康扶贫网里跳跃着挣脱疾病枷锁的快乐音符。

  上善若水。青山绿水间生长出的生态产业,为南阳人民摆脱贫困注入了源头活水;易地搬迁之举和医疗救助实招,则如甘霖一般涤荡贫困山乡,滋润群众心田。探索水源地治贫之策与保一江清水润华北一道,成为彰显新时代南阳担当精神的现实写照。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