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要用民族语言讲好法律故事”
内蒙古:人大代表充分肯定双语检察模式成效
沈静芳
//www.workercn.cn2018-01-22来源: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讯(记者沈静芳)“要用民族的语言讲好法律故事!”1月12日至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领导分成12个组集中走访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时,部分代表殷切期望。

  为了使蒙古族群众都能享受到双语检察套餐,自治区检察机关积极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的双语检察模式。自治区院、兴安盟分院、锡林郭勒盟分院等组建了具有独立编制的翻译部门,全区13个盟市检察院(含呼和浩特铁路检察运输分院)全部配备了双语人才。

  目前,全区600多位双语检察人员,每年办理双语案件2000余件,基本满足了办案需求。各地还通过法制宣传日、法制进校园等活动,依托“两微一端”蒙语栏目,用民族语言将牧民需要的法律送进毡包。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托力嘎查妇联主任新其其格直言:“双语检察工作,满意!”肯定切切,希冀殷殷。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音图嘎查嘎查长青格勒巴雅尔代表告诉记者,镶黄旗蒙古族人口过半。

  兴安盟突泉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代表直言:双语诉讼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有利于蒙古族群众表达诉求,有利于释法说理,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用民族语言讲好法律故事检察机关责无旁贷。

  基层主要用蒙语沟通。检察机关近些年不断强化双语检察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双语检察人才的数量和当地不断增长的法律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芳也表达了相似的意见。她建议,检察机关要建立强有力的双语人才培养机制。她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绘就脱贫攻坚的蓝图,在这关键时期,民生检察大有作为。这项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三少民族地区,对检察人员的语言要求更高。检察机关要在双语、多语检察人员的招录、培养、选拔方面下功夫,要对民族地区双语人才的招录形成政策倾斜,打造阶梯式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人才的延续性。

  这次走访,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要求对新一届人大代表实现全覆盖,对新任人大代表走访达到100%。走访中,要“原汁原味”记录意见建议,认认真真梳理意见建议。走访结束后,要扎扎实实办理意见建议,积极主动回应意见建议。目前,走访活动仍在进行中。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