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重视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流动人口研究
陆杰华 阮韵晨
//www.workercn.cn2018-01-24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人口学将进一步揭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新机制新动能,精准把握新时代人口发展在“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中的新定位新作用,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低生育水平持续、老龄化加速、性别结构仍不平衡、劳动年龄人口跨过拐点、人口流动相对趋缓、家庭功能减弱等明显特点。针对上述宏观变迁的趋势,人口学界在2017年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为破解新时代人口发展格局的新难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视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流动人口研究

  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改革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协调发展新举措。

  在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中,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等内容成为2017年人口学研究中的突出亮点。一是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与新难题。学界的讨论主要包括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分异与阶层化、城镇人口增长的态势、户籍人口城镇化的状况、人口城镇化的滞后根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核算、流动人口本地化的体制性困境等。二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流动人口留城意愿问题。关于流动人口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个体特征、个人资本特征和经济特征,尤其是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等因素共同影响着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和社会融合。这些研究包括了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特征、变化趋势与影响机制、社会融合的含义和测量、其市民化的路径等不同侧面的分析。三是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侧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围绕着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和区域协调发展,学界对首都圈的人口空间分布、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东北人口的迁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将新型数据引进人口学研究

  近年来,探索大数据的使用成为社会科学突破数据来源限制的一股新兴趋势。随着空间分析方法的创新,人口学界也逐渐开始引进有别于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的新数据类型。2017年人口学研究分别使用百度迁徙大数据、腾讯公司的人口流动大数据、移动通信系统大数据以及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等数据来源,逐一对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城市人口的居住空间以及经济发展的格局和变迁进行了分析。在结合创新空间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新型数据来源的探索和使用有利于人口学在许多领域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对传统数据来源作出补充和扩展。

  关注全面二孩时代下的生育水平及相关政策配套

  生育率过低已经成为人口发展新格局的主要困境之一,并且该特征呈现出长期化的趋势。而过去几年来,生育政策调整与完善无疑是我国针对这一难题最关键的举措。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单独二孩”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从总体上看,关于全面二孩时代的生育研究,人口学界2017年的研究大体延续了过去两年的走向,即将关注点继续放在对于二胎生育意愿、二胎生育对女性的影响、对我国生育水平的结构分析和预测以及生育政策和相关政策配套等重点上。首先,围绕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界对于低生育率进程及其机制、生育政策面临的新困境及其预期效果的再检验以及对当前生育政策的建议等若干主题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探讨。其次,针对目标人群的生育意愿,尤其是二胎的生育意愿,学者们分析了其测量效度、影响因素、生育意愿的差别以及男孩偏好等等。最后,学者们进一步分析了生育政策与社会经济相关政策的配套。一是从宏观角度讨论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力数量及其结构、住房消费和其他经济领域的影响。二是从微观层面对生育政策与女性收入、就业和升迁的关系及其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的影响等进行分析。三是从中长期的视角出发,学界探讨了中国生育模式和生育水平的变迁和特点、与其他国家生育模式变化的对比以及生育政策对于家庭结构和个体婚姻的作用。

  聚焦“健康中国”背景下的老龄化进程与老龄健康促进

  伴随着快速的人口转变,老龄化不仅成为必须应对的一项新国情,同时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8%。而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的总人数将达到3.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6%。同时,“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围绕老龄化进程和老年健康,2017年人口学研究继续着力在以下重点领域: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性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政策框架。老龄公共政策的相关研究在考虑生育政策调整影响的基础上,侧重分析未来中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趋势,提出设计基于社会整合的综合性的政策框架以适应老龄型社会,以及在认识老年群体更替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考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消费水平变化、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二是重点关注对于长期照护制度的提倡和探索。关于长期照护和护理的一系列研究集中剖析了我国失能老年人群对于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预测长期护理需求的人口数量和主要人群,考察包括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在内的退休收入对于老年人护理服务利用率的作用,并探讨了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失能的影响。三是进一步探究新时期养老新模式和新问题。在养老模式和养老需求方面,许多研究也作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将“自助—互助”理念寓于社会养老之中的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模式、对“以房养老”这种新型养老保险的参与意愿、农村留守老人的供养制度、基于案例的调查分析养老机构的发展瓶颈、当前养老的突出需求和特点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等一系列问题。四是重点聚焦在老年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健康不公平等议题。研究者们一方面继续考察居住安排、退休、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老龄健康的影响机制;另一方面也在持续探索健康寿命的地区差异和不平等,并讨论了收入、城乡差别和住房条件等因素对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影响。

  纵观2017年的人口学研究,可以概况为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紧密结合人口变化新国情,从对我国生育政策的拓展研究及其相关政策建议到对应对老龄化顶层设计的深入考察,无不反映出这一突出特点;二是更加重视跨学科、多视角、综合性的研究分析,这突出体现在对新型城镇化和老龄健康等领域的研究分析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相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新理念。面对新时代人口发展的新格局,我们认为,2018年人口学研究的新动向主要包括:第一,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点,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作为人口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第二,在深入研究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和研究与生育政策相衔接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第三,本土化人口理论匮乏的局面可能将引导学界从中国社会变迁中汲取灵感,并在人口理论的建树方面有所突破。通过聚焦上述三点,中国人口学将进一步揭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新机制新动能,精准把握新时代人口发展在“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中的新定位新作用,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