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思想状况-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皖北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思想状况

上海海事大学“青春启航”团队
2018-08-31 08:36:47  来源:光明日报

  阜阳市某村小,学生们多数是留守儿童。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近些年,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呵护和关爱,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今年暑假期间,上海海事大学“青春启航”团队深入安徽阜阳市桑营镇农村地区,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调研。

  1.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现状堪忧

  桑营镇位于皖北地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缺少工作机会,许多农民前往城市打工,他们在城市中大都从事体力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将孩子带在身边,使得当地留守儿童众多。

  在与孩子们交流中了解到,桑营镇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候就外出打工,他们大约半年至一年或者一年以上才回家一次。这些孩子见到进城打工的父母的机会很少,只能通过电话不定时与父母联系,有些孩子对自己的父母都不是很熟悉。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其父母亲中未外出打工的一方,其次是他们的祖父母,还有少部分是亲戚等。

  调研组了解到,这些留守儿童在年幼时与父母分开,因而非常渴望得到关爱。在与留守儿童交流中发现,父母离开他们后,多数孩子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内心不安情绪长期无法得到排解,容易导致其自闭、寡言甚至叛逆的性格。不少留守儿童孤僻敏感,爱发脾气,难以沟通,对老师、同学和家人产生隔阂,有的甚至有暴力倾向。

  在这些农村,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祖辈监护人只有小学学历,有的监护人甚至没有读过书,对于孩子的心理状态缺乏关注。同时,隔代教育、寄养教育使得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进一步被忽视。在走访调查中,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以及祖辈都表达了希望孩子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期望。然而,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监护人大都不以为然:“小孩子能有啥心理问题”“都是小事,过几天就好了”“学习最重要,学习好了什么都好了”,接受访问的家长和老人自顾自大声地说着,留守儿童们大都保持沉默,有的则是默默低着头。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居住卫生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往往只是一冲了事,有的孩子连续几天穿着没有更换的脏衣服,随意在泥地上趴下、打滚。在留守儿童托辅中心里,有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卖部,充斥着各种“三无食品”,每到下课时间,小卖部总是挤满了购买零食的孩子。孩子和家中年迈的老人没有食品安全意识,老师有心劝阻而力不能及,这些伪劣食品的泛滥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

  由于桑营镇经济较为落后,该地吸引不到优秀教师,也缺少硬件设施,孩子们难以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同时,大部分祖辈家长不具备辅导孩子功课的能力,很多孩子还在使用功能仅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手机,无法上网查询资料,孩子在家写作业时遇到问题,只能选择自己解决或者放弃。由于缺少正确引导,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有的甚至早早就放弃学习开始打工。

  2.留守儿童问题凸显责任缺失

  调研中了解到,与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同龄人相比,留守儿童更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个叫祝启云的孩子坦言,由于寄宿在托辅中心,每当过节看到老师一家相聚的时候,总感到非常难过。多年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有父母陪伴身边,亲情和家庭氛围严重缺失。长时间的分离使孩子对父母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在父母回家的短暂时间里,孩子与父母才能稍微有些熟悉和亲近。但很快父母又要外出打工,这样反复多次,使得儿童心理产生落差和失衡,但多数孩子又不会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从而产生自我贬低、自我厌弃的心理,有些甚至患有轻度抑郁。

  据了解,一些农民工在进城务工后,对待教育和就业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认为,现在大学毕业也拿不到“金饭碗”,与其投入金钱和时间辛苦读书,不如早点出来打工为家庭减轻负担,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留守儿童,使孩子们容易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助长了厌学思想。一些留守儿童,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很容易沉迷游戏、网络,不仅荒废了学业,有的甚至被社会不良青年拉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调研中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年迈的祖辈身上,由于常年操劳,他们往往患有慢性疾病甚至严重病症,除了保证留守儿童的基本吃穿外,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状况及学习情况。同时,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受经济状况和学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时干着急,没办法”。

  实地调查中,当被问到有什么愿望希望可以帮助实现时,大部分孩子的反应是摇头或默不作声。长期的留守生活,使这群本应充满朝气、富有理想、满怀希望的孩子,变得老成、淡漠,令调研组成员内心多少有些心痛。由于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有的孩子养成了金钱至上、爱慕虚荣的习性;而经济的拮据,也导致有些孩子内心自卑,形成其寡言内向甚至冷漠的性格。

  调研中也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处于身心未成熟时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于突发性事件和侵害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而基层民警等力量不足,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相对较弱。同时,山间地头、池塘河流等处处隐藏着危险,留守儿童缺乏周全的看护,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3.对于关爱留守儿童的思考

  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目前,国务院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开发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和数据采集等工作。但从调研来看,一些地方对于留守儿童保护的认定、评估、保护监督机制仍有待完善,信息建档、政策分级落实等需更精准。未来,各部门应加强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留守儿童监护工作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学校可改善学校寄宿条件,为学生提供温暖的住宿环境,配备生活辅导老师等,减少因父母不在身边的孤寂,并适时开设学生心理课程,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关爱和情绪疏导。学校、家长和村委会等应加强联系,特别是监护人,要及时向学校反馈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农村公共图书馆、少年活动中心、公共体育设施,为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提供多样化支持,并组织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或社工机构进校园、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开展疏导和干预。

  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结合起来,继续降低留守儿童赴城市入学、升学的门槛,探索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以乡村振兴破解留守儿童难题。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但因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各地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劳动力区域性就业,支持农村打工者返乡创业、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外出打工的问题,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作者:上海海事大学“青春启航”团队)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维护劳动报酬权利

    劳动报酬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在劳动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追索工资是劳动争议案件中最为常见的诉求2017年2月,嵇某等人到烟台市某工地工作,约定每天工资300元。开工后,嵇某与工友们起早贪黑,吃住都在工地上

  • 2018港澳工会青年研讨营在长春开营

    本报讯(记者 刘长宇)8月26日下午,2018’港澳工会青年研讨营在吉林省长春市正式开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广平向研讨营授旗2018’港澳工会青年研讨营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吉林省总工会、港澳两地工会共同开展的活动。活动“以青春的心、圆共同的梦”为主题

  • 劳动者哪种情况可获得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自愿不签合同,一年内辞职有权要二倍工资某公司新招录的一批工人中,有少数人不愿跟公司签劳动合同。被公司催急了,有人就出具了一份声明:“本人自愿放弃签订劳动合同,一切后果自负。”由于用工紧张,加之有员工的书面声明,该公司就没有再强求这件事。

  • 职场“裸辞”现象调查

    不少职场新人会通过跳槽来寻求升职加薪的机会,有些人甚至还没想好之后怎么安排就作出辞职的决定,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为“裸辞”。对1972名18~35岁的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的受访职场青年考虑过“裸辞”。

访谈

文献

  • 坚定信念思奋进 永葆初心有担当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品悟红色家书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感悟革命先辈的心路情怀,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党员干部永葆初心的重要途径

  • 让经典重新散发活力

    近日,《政德——刘余莉精解》一书由红旗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古典《群书治要》中选取历代圣贤的政德实践智慧本书共44个小专题,紧扣 “政者,正也”这一核心思想,结合多年在教学、调研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对《群书治要》进行符合现代人需要的阐释和解读。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