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画画 父母慎“说话”-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孩子学画画 父母慎“说话”

肖弋
2018-12-21 07:56: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吴潇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六丁班) 绘

  孩子天生喜欢画画,然而,不少孩子却从愉快启蒙开始,以索然放弃结束。表面上看,影响因素主要是学业紧张,其实父母逾越家庭美术教育边界,才是孩子不能坚持下去的关键因素。

  事物都是遵循规律发展的,孩子的美育成长也有其规律。父母错误的做法不但会影响孩子的美术发展方向,还会让孩子学习得越久感觉越迷茫,导致他们在面临学业压力时选择放弃,更令人惋惜的是,当初令孩子身心愉悦的美感体验消磨殆尽。父母要理解孩子的画中的“话”、呵护美术创造力、营造美的生活方面的特征及需求,才能滋养孩子的美术自信。

  画里有“话”,别随意评价

  孩子的画五颜六色,画的内容五花八门。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画得好坏没有量化的标准,不好把握评价尺度。“爸爸妈妈,看!我刚画的画!”当孩子自豪地向父母举起自己的画时,也在期盼父母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每周课堂上那短短数分钟的集体作品点评,远远不如父母评价的影响力。

  父母普遍低估了自己的评价对孩子的作用,经常随意作出评价。当父母反复用“你画得真好!”“这手工做得乱七八糟!”“你要向获奖的××学习!”这样的语言评价孩子的作品时,孩子对“好”“乱”“向××学习”等过于宽泛的内容往往无所适从。父母的评价需要有边界意识,了解孩子的“美术语言”体系,把握评价要点。

  孩子的画是孩子在“说话”。孩子的画呈现了他们的美术感受、美术表现、对艺术的思考方式,抒发了自己的体验、喜好。“我画了上次去草原骑的枣红色马,它奔跑的样子真帅!画出它我特别高兴,就像又骑了一次马!”孩子陶醉在自己的回忆和想象中,画面效果并不是他关心的重点。当父母能理解孩子的情感,关注并欣赏作品中孩子的活力,就能感知孩子个性化的艺术魅力。

  孩子的美术表现展示出其个人兴趣和能力差异,同时,会用属于他的美术符号和生活世界建立联系。“这两根长线画的是爸爸的肩膀,他的肩膀像大山一样宽!”画面中的长线表现了孩子对父亲肩膀“大山一样宽”的想象力。当父母不是指出画得幼稚和想象不合理,而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少些规定、多些包容,孩子的美术表现才会更自由,随之人也会更自信。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经历的孩子对艺术的思考方式不同。一个对昆虫很感兴趣的孩子说:“我一直喜欢画昆虫。小时候,我只是觉得昆虫的样子很有趣、颜色鲜艳,画出来好看。后来我研究了昆虫的习性,就对展现昆虫世界的秘密感兴趣了,再画昆虫,我的想法又不一样了。”

  如果父母能多创造机会让孩子探究事物、赏析艺术作品,就能促进孩子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差异、联系,深化对艺术的认识和思考。父母多聆听孩子的想法,多欣赏孩子作品的独特价值,就会合理地作出评价,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创造力非一日之功,莫急于求成

  尔德所说:“儿童需要时间,生命需要时间,而学习需要的是成熟。”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美术创造力的核心,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经历“会看”“爱看”“敢想”“能做”4个阶段,持续培养孩子丰富的视觉联想力、敏锐的审美感知力、独特的美术个性、灵活的美术实践能力,勇于追求创新才能逐渐形成美术创造能力。

  有了对生态循环系统的观察、了解后,孩子可能这样解释他的作品:“这是动画片《云的舞蹈》,随着风力强弱,云的舞蹈节奏也不停地变化,云跳着舞,挥洒各种雨,点亮了人们不同的心情,它们拥抱了大地,又回到云伙伴的怀抱。”这个时候父母要有定力,避免急于求成。即便孩子的画有欠缺,也要这样说:“你这个想法很特别,我觉得很不错。你可以多试一试,想办法达成你想要的效果。”鼓励孩子表达自我,鼓励对创作内容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鼓励从试错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案,长此以往,孩子的美术创造能力会逐步提高。

  许多父母说:“孩子学美术可以提高综合素质,不是为了当艺术家。”他们并未考虑将从事美术工作作为孩子未来的职业,而重视美术素养中创造力的培养,期望孩子能以美术为手段,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养成学习迁移能力。

  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在3个方面:思维的发散性,即思维活跃、敏捷,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思维的逆向性,即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思维的侧向性,即从其他领域获得解决问题的启发。

  当孩子将美术运用于绘制思维导图、旅行图画日记、形象联想记忆等其他学科的学习时,父母会高度认同美术学习的价值。但是,如果学习了一段时间,作品进步不大,或与学业成绩关系不密切,有些父母就会认为美术学习没什么效果,开始质疑孩子的美术学习效率。他们忽视美术学习的发展规律,驱使孩子追求表面效果。孩子一旦丧失自由创作的动力,便会感到沮丧、无奈,也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

  孩子的美术创造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需要长期循序渐进地培养。如挪威学者让·罗尔·布约克沃

  生活处处皆有美,忌学用分离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接受天性,能够“吸收”环境所呈现的一切。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美的生活意识,他会自然而然将美术应用于表达生活体验,获得心灵与艺术精神的共鸣,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生活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很多孩子却是将美术学习的学和用分离开来,表现为课堂学习与生活应用两张皮,学习体验与生活经验互不相关。为克服这一不足,父母可以在真实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情境中营造美的生活氛围,促使孩子知行合一。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美术活动,比如博物馆、社区、慈善机构等组织的人文、环保、爱心接力等主题美术活动,还可以多让孩子参与并主导家庭环境布置,如“请你为妹妹的生日聚会布置一下家吧。”“秋天的落叶真美,我们设计些树叶张贴画装饰家好吗?”父母和孩子合作,运用材质多样、易于更换的装饰品设计布置房间,不但享受了亲子互动的乐趣,也增强了孩子参与家庭建设的成就感,为生活增添了美。孩子通过美术学习丰富家庭生活的能力带来的自信,将为他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的美术体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父母要重视色彩对人的影响,营造美的家庭生活环境。当父母创设适合的视觉环境,就能使孩子的视觉处于较佳唤醒水平,孩子对色彩、光线变化更敏感。父母要依据孩子不同的需求而布置家庭环境,玩具区窗帘色彩明快,让孩子感觉放松;书房窗帘的色彩淡雅柔和,适合孩子静心学习。如果家庭环境中的色彩较为多样,父母就要考虑色彩之间的影响,与孩子探讨他的感受。

  父母需厘清家庭美育边界,融汇生活智慧,倡导美的精神品格,培养孩子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责任感,促进孩子在参与活动时勤动脑、动手、动嘴、动腿,在体验中不断深入地认识自我和世界,鼓励孩子运用美术与生活对话,让孩子与美同行。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专家)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到劳动中释放潜能

    从简单重复的体力教育转化为多学科能力联结的能力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崭新内涵。智力劳动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学生必须在劳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借助于卓越的课堂品质不断释放自身潜能。人本来就是劳动者。教育的任务也在于培养劳动者。劳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 针对网络原住民的劳育新在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民族复兴”的劳动发展观、“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学习问答》(23)】如何理解坚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基层工会离职工最近,联系职工最直接,服务职工最具体,是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基层工会真正做实做强,把工作落实到基层,把工作做到职工群众之中,工会才能履行法定权利和义务,真正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工队伍发生许多新变化,职工群众就业、生活、学习方式日益多元化,基层工会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 【观察思考】企业工会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的思考

    保持和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企业工会干部应把握工会工作特点,有效履行职责,适应改革发展要求保持和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企业工会干部应把握工会工作特点,有效履行职责,适应改革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访谈

文献

  • 初心不负映日月 丹心碧血铸忠魂

    我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我的财产由你继承。——这是临刑前王步文写给妻子方启坤绝笔信的全部内容。王步文,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安徽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31年,年仅33岁的王步文在安庆英勇就义。

  • 革命大家庭的无私大爱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有一类家书格外特别,这类家书,是专门写给烈士后人的。它冲破和超越了血缘亲缘关系的藩篱革命军人有进无退,曹渊壮烈牺牲曹渊,1902年生于安徽寿县,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员。在周恩来同志领导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两次东征中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