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抓好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根本之策-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全力抓好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根本之策

2019-01-11 13:48:20  来源:学习时报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新时代,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将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统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也是亟须破解的大难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深刻领会“百年目标”。脱贫攻坚是“百年目标、全党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局出发,把扶贫开发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也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要从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产生形成的思想源头、实践基础、时代背景和初心使命等各个方面,历史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其中所蕴含的要义,结合发展实际,统筹灵活运用贯穿其中的重要理念、导向和方法,力求落地生根。

  深刻领会“精准方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既源于青年时期对“三农”工作实际的深刻体会,也源自长期以来对扶贫工作问题的深入了解,更来自近些年来对脱贫攻坚的深层思考,体现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突出性矛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性任务的准确把握。实践证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策略、真招数,只有把精准落到实处,下足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功夫,才能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刻领会“创新思维”。创新,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前行奋斗的坚实脚步。无论是在梁家河建设沼气池、创办铁业社、设立代销点,在正定立足县域资源发展人无我有的新产品、冷门产品、独家产品,摘掉“高产穷县”帽子,还是在宁德组织“经济发展大合唱”,在福建探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晋江经验”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维在扶贫开发、改革发展等多个领域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创新精神探索扶贫模式、完善体制机制,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加快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所有这些,彰显的都是伟大实干家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体现的都是改革领航者迎难而上的巨大勇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时代命题前,给我们传递和增添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巨大力量。

  深刻领会“根本之策”。从“五个一批”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优先摆位,到“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的首要地位,都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扶贫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这些重要论述,把准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指明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方向。发展产业既是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更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撑。领会好、把握好、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重要论述,对我们完成历史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甘肃时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这是一份深切嘱托和殷切期望。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贫困人口189万,贫困发生率为9.6%,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将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统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好产业扶贫这个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高站位、同步小康。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作为首先应该讲到的“话语体系”、首先应该想到的“思维方式”和首先应该做到的“精力摆布”,渗入血液中、骨髓里。攻坚目标上,围绕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倒计时的紧迫感加快各项工作进度。在攻坚任务上,把58个贫困县特别是包括“两州一县”在内的35个深度贫困县作为基础的基础、底线的底线,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托底”“守底”“保底”,坚决不拖全国的后腿。攻坚责任上,紧盯最贫困的县,依次由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等省级领导联系包抓,进行重点抓促,合力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夯实基础、全面攻坚。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完善全省脱贫攻坚顶层设计,着力夯实精准帮扶基础、产业扶贫基础、各方责任基础、基层队伍基础、工作作风基础,进一步瞄准脱贫攻坚的“攻击点位”。“五个基础”当中,精准帮扶基础是前提,主要工作是在全省制定落实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产业扶贫基础是根本,关键是构建好生产组织体系、产销对接体系、风险保障体系;各方责任基础是关键,就是健全和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省级领导统筹的责任体系;基层队伍基础是支撑,主要是围绕提高能力水平、改善生活待遇等问题,配强优化脱贫一线的乡村干部队伍力量;工作作风基础是保障,就是强化“万事俱备、只欠作风”的紧迫感,以扎实过硬的作风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产业为重、增收富民。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147.6万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一是主攻特色产业。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制定六大产业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的目标。二是突出龙头带动。推广在县级统筹组建国有农发公司、乡镇设立分公司、每个村建合作社,探索各级合作社控股、国有和民间资本参股组建富民公司,按照乡里引不来的县里统筹、县里引不来的市里统筹、市里引不来的省里统筹,扶持做大本地龙头企业,引进外地龙头企业,实现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整合涉农资金,用于到户到人产业增收项目,通过与农民的自愿意愿挂钩、与“一户一策”挂钩、与真种真养挂钩、与见钱见物挂钩、与奖勤罚懒挂钩,避免一发了之的问题;围绕扶持企业,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农产品收购贷款力度,这些“真金白银”正在逐步落实、发挥效应。四是构建营销体系。成立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吸纳省内外会员企业,对接市场,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五是完善物流设施。对新建达到一定规模的果蔬保鲜库给予奖补,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和箱式冷藏车全覆盖。六是加大技术支持。在做好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加大良种繁育调配力度,从省市县乡四级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指导提升农民种养专业技术。七是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和低保政策兜底,实现农业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和“两个风险保障”全覆盖。八是推进“三变”改革。以“三变”改革为牵引,探索推广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扶贫新业态,带动贫困群众逐步从“耕者有其田”向“耕者有其股”转变。

  统筹推进、振兴乡村。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重点突出“五个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产业振兴方面,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地方特色小品种。探索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把河西走廊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中东欧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让农业成为甘肃最靓丽的名片。人才振兴方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等实用性人才队伍科技素质,支持企业家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在农村投资兴业,引导各类智力服务机构聚焦农村、服务农村,培育壮大“乡村工匠”队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文化振兴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广“两户见面会”等做法,让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教身边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生态振兴方面,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组织振兴方面,着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村民共建共治体系,统筹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学习问答》】如何进一步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是指职工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作为劳动者所应有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等方面权益的总称。一要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权益。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 劳动教育提升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

    在澳大利亚肯特路公立学校的校园里,有几个高大的水罐。下雨时,屋顶的雨水通过PVC管道被收集到这些水罐中澳大利亚学校的花园常常被当作教学和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在这里播下蔬菜和花卉的种子,然后每班轮流管理照料两周。学生们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描述和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既得到了劳动,也增长了见识。

  •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学习问答》】如何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一要把创建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推动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党委领导下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

  •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学习问答》(31)】如何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又称“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开展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活动一要扩大覆盖面。长期以来,各级工会在提升职工参与率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涌现了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以及“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做法

访谈

文献

  • 土地纠纷与过失杀人

    1785年,广东省东莞县的陈文友失去了已耕作了30年的佃租土地,原因是田主收了黄某更多的土地租用金。陈文友因此与黄某打了起来如果把这起案件仅仅作为家庭悲剧,那么这起案件并不具有典型意义。但是如果有数百起类似因土地产权“转移”引起的暴力事件

  • 初心不负映日月 丹心碧血铸忠魂

    我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我的财产由你继承。——这是临刑前王步文写给妻子方启坤绝笔信的全部内容。王步文,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安徽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31年,年仅33岁的王步文在安庆英勇就义。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