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借伞”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读完“借伞”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张弓
2019-08-22 10:31:41  来源:宁波日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所住的小区。

  有天晚上9点多,姚先生和妻子、孩子回家,在家门口遇到了正在躲雨的郑女士。因为雨太大,她问姚先生能不能把雨伞借她用一下,她也是这个小区的住户,如果晚上要用,到家后马上把伞送过来。姚先生说:“没关系,明天放到门卫处好了。”

  第二天,姚先生上班路过门卫室时,保安师傅对他说,有个女士来还伞了,还留了一张纸条给你。姚先生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昨晚您的雨伞为我遮风挡雨,明天您全家的前进道路再无风雨。感恩您的信任,谢谢,给您添麻烦了!”

  姚先生被这封信深深感动,于是把这事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立刻引发围观。一家媒体得知后,据此写了一则微信,发到公众号上,阅读量超过5万次。

  (一)

  说实话,读完这则“借伞”故事,我没有感动,但产生了一些联想。

  它首先让我想起的是,我们的邻里关系何时变得如此陌生。

  因为工作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从乡镇来到了这座城市。那时,没有现在这样规模的小区,一个院子里挤着几家人,少则三四户,多则十来户。住房虽然简陋,环境尽管拥挤,相处却非常轻松和谐。今天你家买了海鲜,晚饭时都会给各家分一碗,明天他家朋友送来水果,也会给各家送一盆,谁家腌了一缸咸菜,烧黄鱼了,都会去讨几株咸菜……除了晚上睡觉,其余时间只要人在,各家的门全是敞开的,小孩子做游戏,可以从这家门进,那家门出。住我隔壁的一个男孩,特别的“皮”,跟着他母亲来闲聊,就会把我们家写字台的六七只抽斗,一只一只地拉出来,把里面的东西翻腾一遍。一次晚上乘凉,中途去上厕所,发现另一邻家的女孩,急匆匆地从餐桌边跑开。原来趁大人们在外面,她来“偷菜”吃了。

  那样的邻里关系,可用八个字概括:自然信任,和睦可亲。所以,像借一把雨伞这样的小事,根本不会专门写信隆重致谢,更不可能媒体报道、万人围观。如果把这样的事写成稿子投到报社,一定会被编辑们讪笑:“这有什么新闻价值?”

  (二)

  它又让我想起,人与人之间的坦然信任,是怎么渐渐丢失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知先觉者,冲破了原来的樊篱,开始摆地摊,做贩运,发展到办企业,人们的观念开始从“穷光荣”向“富光荣”转变。与此同时,对于不太合法合理的谋利行为,为了保护“致富积极性”,法律上也采取宽容的态度。人们渐渐发现,只要肯动脑子,会钻空子,赚钱的机会有的是。于是,聪明一点的人,钱袋快速地鼓了起来。我所在单位有位老师傅,儿子是回城知青,成天无所事事,突然发现机会来了。一天与这位师傅偶遇,他愤愤不平:“小赤佬在东渡路摆地摊卖拖鞋,每天能赚28元,比我这个八级钳工收入还高(他当时月工资80多元,比总经理高)。”

  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存在天然的互斥性。四百多年前的一幅《三驼图》,一直被故宫珍藏着。所谓“三驼图”,画的是三个行走着的驼背老人。前边一个提盒持杖,回首而顾,中间一个拱手向前,似在问候,最后一个紧紧跟来,拍手大笑。《三驼图》画面紧凑,耐人寻味。画的上端有题诗三首,其中钱允治所题,点明了此画的主题:“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上原来无直人。”图作于1617年冬,此时正逢明末万历朝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绘画行业也受到污染——有人靠卖画发了财,有人靠剽窃致了富,趋炎附势的风气盛行。于是,点头哈腰的人多了,刚正不阿的人少了。日下的世风激起了画家的诘问,有人便将民间歌谣形之于画,通俗又诙谐地讽刺了时风。

  封建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不可同日语。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初期,国家就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过,这毕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两手硬”难以完全实现,“一手硬一手软”终究难以避免。于是,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逐渐成了某些人赚钱的法宝,政府官员也有顶不住种种诱惑的,雁过拔毛、拥权自肥者,如雨后春笋,社会的诚信度越走越低。弱势的老百姓,老实一点的,处于出门就可能被骗的恐慌之中,人人自危;聪明一点的,也就有样学样。有些社会组织在政府号召下,发起公益活动,期望以此帮助贫弱者,引领风气向上,可是效果甚微。有人倡议在地铁站放置“公益雨伞”,可是每放一批,都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最后只得作罢。

  黄金之所以宝贵,就因为稀缺,信任成了奢侈品,得到时自然倍感惊喜。“借伞”小事之所以被当事人“深深感动”,被媒体大肆宣扬,被粉丝狠狠围观,就是因为久违了的人际信任,人们渴望已久。

  (三)

  再者,我还想到了——人际的诚信如何回归常态。

  信任的基础是诚信。当下的社会诚信度现状,是社会公众不喜欢的。因为它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困难和损失,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都损害极大。在看到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在看到国家实力越过了别国的同时,也要看到“软件”方面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可能同步前进,而且上层建筑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但也要明白,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很强的反作用。如果上层建筑落得太远,就会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的继续发展。这种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各地都在经常发生着。因为屡屡失信,有些企业遭遇瓶颈直至破产;因为说话不算数,有的政府部门说话无人信,政策难推行。

  与其他任何社会要素的成长一样,诚信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分阶段、有曲折很正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种互相信任,可以理解为是物资短缺时代互相取暖式的低水平,当物质相对丰富之后,我们所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诚信,应该是道德与法制双重保障下的制度化的自觉行为。

  人的需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在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需要就必然被摆上重要位置。“借伞”小故事所折射出来的人们对诚信的渴求,可以看作新时期社会大众精神需求提升的一个表现。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既然人们都渴望诚信,那么它不仅能够回归正常,还一定能上升到更高层次。我们当下要做的是,不仅仅停留于对失信现象的简单吐槽,而要像姚先生、郑女士那样,随时随地为诚信建设献上实实在在的一分力量。

  读完“借伞”故事,暂时就想到这些,不知朋友们读过之后还想到过什么?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

    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重点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 知识服务助力“智慧工会” 探索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新路径

    打造“网络工会”“智慧工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工会出版工作应结合“智慧工会”理念,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和服务职工群众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提供有力支持。

  • 刻苦奋进 砥砺前行 争当建设新时代的主人翁

    工会组织经常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做好物质服务、生活服务的同时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和文化服务,使工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 “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知心人、贴心人。

  • 不断提升企业工会干部履责能力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落实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丰富工会职能内涵,是企业工会干部理论与实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企业工会干部的努力方向,更是落实“两个信赖”的应有之义。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