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追寻红色岁月历史足迹
铁凝//www.workercn.cn2013-10-1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一年前的4月8日,在中国作协“走进红色岁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李冰同志指出,“红色岁月是精神的宝库、历史的宝库、生活的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资源。”他希望同志们以丰硕的成果“向历史、向时代、向人民献上文学人的特殊礼物”。当我在会场宣布“‘走进红色岁月’中国作家采访采风团出发”时,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激动。刚才,我进入会场,一眼就看到了展示柜上展示的“走进红色岁月”作家的部分作品。作为一个作家,我深知它们经由一个作家的身体与思想的双重行走而变成厚重作品的艰辛过程。可以说,中国作家“走进红色岁月”采访采风团圆满完成了历史交给他们的任务,作家们用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回答了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期望。

  今天,当我们回首以往岁月、再次整理总结时,深深感到,“走进红色岁月”活动对文学创作和作家思想的积极影响是多层面的,长久的。

  “走进红色岁月”活动,是新形势下“深入生活”的一次创新探索。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作家分赴韶山、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他们的采访采风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亲临故事的发生地”进行后续定点的深入生活。作家们沿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足迹,打捞和寻觅历史中普通人群的尘封往事,学习和景仰老一代革命家的无私精神。每一块土地都有让人落泪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作家受到强烈震撼的细节。他们将所见所思,融入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影视作品等多种文学形式,书写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这次“走进红色岁月”采访采风的特别之处在于,中国作协根据每位作家经由初次采风而选取的不同创作选题,为他们进一步提供创作的后续安排和定点深入生活的便利,同时以重点作品扶持与打通发表渠道多种方式为作家的创作提供有力而实在的支持。一年来,采访采风团作家后续定点深入生活达40余人次,出版、发表大批新作,有近40部作品得到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可以说,“走进红色岁月”活动,是中国作协在新时期探索组织作家深入生活一种新形式的尝试,而其后续优秀作品的产生同样证实了“走进红色岁月”的实践,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推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走进红色岁月”活动,是新形势下“核心价值”的一次精神洗礼。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精神世界的打造便显得尤为重要。“走进红色岁月”,使作家们走出书斋,在人民的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历史的轨迹,人民的选择,时代的进步,更加丰富了作家的精神世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作家关仁山抒发他的感想:“经过到红色圣地体验生活,经过思考之后,我对自己说,要相信这个伟大时代,要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人民。有内心的这种相信,我们写起来才不心虚,才有底气。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抒写红色精神。”他的这些感受已充分体现在他的长篇新作《信任》中。作家徐剑写道,“如果问我这次红色岁月采风之旅最大收获是什么的话,我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是触摸到了这个边缘和底层的处境和在这个时代的精神世界。我在他们中间寻找到了文学的精神内核。”可以说,“走进红色岁月”的经历,在作家创作历程中是一处鲜亮的记忆,它必将对作家今后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走进红色岁月”活动,是新形势下“红色资源”的一次文化传承。红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颜色,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历史代码,也是中国人民铸就辉煌成就的精神印记。老区革命纪念地的红色传统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更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广大作家与文学工作者始终以塑造民族精神为己任,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等老一代作家为我们的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红色题材的文学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有着可贵的传统。1942年之后,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广大作家与文学工作者自觉地将文学事业与时代人民结合在一起,解放区的一大批作家更是积极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形成了一支作风过硬、创作力极强的队伍,赵树理、丁玲、贺敬之、柳青、周立波等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它们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种谷记》、《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这些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深深地植根于生活,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反映中国人民的诉求。正是这一点,使得这些具有中国经验、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学书写在人民大众中间有着不衰的生命力。它对人民精神风貌、社会进步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这种“红色资源”的文化传承,是我们新一代作家理应担负的责任。“走进红色岁月”活动就是这样一次有益的尝试。

  “走进红色岁月”活动,是新形势下贯彻《讲话》精神的一次重要的文学实践。“走进红色岁月”活动所倡导的精神与《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则的问题。还有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某种角度看,“走进红色岁月”采访创作活动,也就是当下作家们对《讲话》精神的实践贯彻和文学回应。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