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避免文体形式研究的空疏之弊
//www.workercn.cn2014-04-29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张志勇

  骚体在经历了战国两汉的发展高峰期后,光芒似乎显得很微弱,但始终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向前衍化,从未中断过。骚体文学研究是宋代文学研究亟待开掘的一个领域,李金善教授等撰成的《宋代骚体文学的嬗变》(下称《宋骚》)一书,是对宋代骚体文学的新探索。《宋骚》共分9章,对宋代骚体文学的发展作了相对比较合理的分期,对宋代骚体文学的题材内容和分布情况予以了详细介绍。

  骚体诗、拟作骚体,以赋名篇的骚体,哀悼类文章中的骚体,碑志类铭文中的骚体均进入本书观照范围。值得称道的是,《宋骚》的作家作品论析颇为精当,其各章节标题高度凝练,准确概括出了宋代骚体文学各阶段的时代特性,如将北宋后期骚体文学概括为“颓敝现实之下的末世哀歌”,南宋初期骚体文学概括为“内忧外患形势下的乱世悲歌”,南宋中期骚体文学概括为“中兴之世的情理交织”等。《宋骚》对于宋代骚体文学艺术特征的揭示也较精当。《宋骚》认为,宋代骚体文学在体式上并非步趋前人,《离骚》体、《九歌》体、《橘颂》体、“楚歌”体之外,还大量出现了混合体式,骚体在两宋时体式更加灵活多样。宋代骚体文学的散化倾向更加普遍,骚、散结合的外在形式和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是一个重要特征。宋代骚体句子的字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很多骚体作者在创作中以思想内容的表达为重,不再拘泥于原初的六言或五言句式。这种句式字数的增加、结构灵活的特点越到宋代后期表现得越明显,骚体散文化的程度越来越普遍。”作者通过《橘颂》体与四言形式的结合句式(“✕✕✕✕,✕✕✕✕,✕✕✕兮”)的探讨,指出“这种形式仅仅是在结构上对骚体有所突破,增大了骚体的内容含量,总体看来还是比较整齐的韵文体,可以将其看做骚散结合的初步尝试”;接着论者又用较多的文字分别阐释了两种不同的骚、散结合的现象,骚体句式自身散化的形式和特征揭示得非常充分。

  该书重点考察宋代骚体文学的艺术特色,通过个体分析,把握全局。如分析苏门四学士骚体文学创作成就,认为他们在创作风格上秉持骚体一贯的抒情传统,或寓情于景,或托物寄情,或缘事抒怀,有着生活化、世俗化的共同倾向。但四人的风格又各具特色,黄庭坚的骚体温柔敦厚;张耒的骚体奇崛奔放;晁补之的骚体多用铺叙和典实;秦观的骚体慷慨宏大。作者既有幽微之分类,也有修辞之判断,朴实博洽的论辩贯穿始终,这样就避免了纯粹的文体形式研究的空疏之弊,使文体研究的意义进一步深刻化。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