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戏曲发展如何继承传统
冷鑫//www.workercn.cn2014-06-2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志刚强调中国戏曲的三个传统:五千年传统、近百年传统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传统,且认为当下的戏曲实践主要继承的是第二个传统,即戏曲近百年来从改良到改革的“百年传统”,这一传统的特点是全体戏曲从业者自发的“主动出击、顺应潮流、敌变我变、勇于改良革新的传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戏曲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百年传统”是在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又出现了这种异质同构的历史条件,所以,对“百年传统”的继承是当代戏曲发展自身的选择。

  在继承“百年传统”的基础上,三十多年的戏曲实践通过不断尝试与创新,逐渐形成了舞台表演、剧本创作、理论研究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式。在这一逐渐兴盛的潮流中,我们似乎看到一种新“传统”正在逐渐成形,形成了与“百年传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戏曲的首要特点应该是“不再过分追求道德论美学的指导”,而是努力探求更为广泛的人类情感在具体戏剧情境下的真实显现。换句话说就是对人情、人性内容的正视与抒写;在一些历史题材和传统戏曲改编的作品中,也极力破除既定观念,力求完整、全面、深入地刻画人物,采取多视角、多维度的方式诠释历史人物的内心情志。这既是对“百年传统”的继承,也是突破。这一时期塑造的一群意蕴深厚、形象生动的戏剧人物,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戏曲的美学品格,逐渐形成了新的以现代意识为指导、以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为基础的塑造戏曲人物的美学传统,其中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潘金莲》和京剧《曹操与杨修》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是表现方法与形式日趋多样性。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三十多年的戏曲更以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借鉴其他门类的艺术或技术手段,使之成为这一时期戏曲发展十分醒目的特点,从另一意义上讲,这也是戏曲综合性艺术特征的显现。戏曲艺术的综合性特征是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善于融舞蹈、音乐、绘画、诗歌、武术等多种艺术样式为一体。戏曲天然具有吸纳、包容具体时间段内各门类艺术最高成就并融汇成独特的艺术门类的特点,这在世界艺术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不论是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昆曲、还是花部翘楚京剧,都曾站在了时代艺术的高峰上。“百年传统”使戏曲的这一属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当下的戏曲更是继承发扬了这种精神,不断汇集、凝聚当下各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技术手段,如对电影、戏剧语言的借鉴,对声光电技术的系统使用,对当下绘画、色彩艺术的应用等等,都使戏曲积极地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从而提升了自身的表现力,丰富了自身的美学品格。同时,其他艺术门类也逐渐注意到了戏曲这座蕴藏丰富的宝藏,电影、话剧、流行音乐、现代派绘画等“前沿性”艺术门类都纷纷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这种双向的良性交流,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第三,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戏曲题材进一步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题材中解放出来,呈现出现实化、生活化、广泛化的特征,有的甚至将探索的触角伸向了敏感的领域,如豫剧《谎祸》等。这些题材把戏曲艺术的视野放到新的时代与环境中,其中既有新时期农村生活的抒写,也有城市图景的展示,还有对西方经典著作、剧本的改编,具有极强的开拓性和开放性。但是,其中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探讨与关注的,如对于西方作品的改编虽然体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但应该保持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决不能使之沦为哗众取宠的噱头;因为戏曲是最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外化形式,所以如何处理好“中国形式”与“西方内容”的关系,就显得格外复杂和艰难,弄不好很容易“两败俱伤”。

  第四,戏曲艺术实践与研究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受到重视,艺术实践者回归高校进修,研究者参与艺术的实践、指导,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以“前海学派”为代表的戏曲艺术理论研究群体,突破了大文学史框架下戏曲文学研究的局限,将戏曲的艺术研究作为研究的主体,并从对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戏曲整理改编工作的参与和指导开始,到今天逐渐形成了尊重戏曲艺术的发展规律和美学要求,进而指导戏曲艺术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传统。另外,一些专业院团,如国家京剧院也成立了自己的创作研究室,把创作研究连为一体,使得研究能够站在艺术实践的第一线,也使得戏曲研究的理论成果能够更快地转化为艺术实践。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戏曲发展,其自身的基础是“百年传统”,其特点是全体戏曲艺术实践者自觉继承传统而又勇于创新,关注现实而不流于浮躁,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同样也暴露出来。一是对于实验性、商业性、大制作的片面追求,偏离了艺术的考量,造成了损害戏曲艺术审美原则的弊病;二是唯大奖马首是瞻的思路阻碍了很多实践者对于戏曲艺术本身的追求,不仅损害了戏曲的艺术品格,甚至还产生了一些“假大空”的作品;三是对所谓现代性的过分追求导致个别作品在文化意蕴上出现偏差。可以说,这些问题是新时期戏曲探索与发展的巨大障碍。因而,选择和继承“百年传统”之精华,紧跟时代的足音,踏踏实实地沿着求实创新的思路前进,才能使三十多年的“传统”真正成为传统,才能将古老的戏曲由胡适所说的“遗形物”发展为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的艺术奇葩!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博士生)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