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天之降大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习近平关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
石仲泉
//www.workercn.cn2015-01-05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4年11月21日,我去延安干部学院参加研讨会,也到习近平下乡插队的延川县作了考察。当年的另一个大队支部书记告诉我,习近平在延川当知青7年。那时他带了很多书来,一有空就学习,许多人看书都找他。他当时的历史知识就比我们丰富。在“文革”批林批孔期间,我们都按照报上的说。他不一样,谈了许多我们不了解的历史知识,比我们的思想水平高出一大截,我们就觉得他博学有思想。这一席话说明,习近平在年轻时就打下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根基。

  回到北京后,我重新读了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一些讲话,特别是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等,确实感到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厚学养。他的许多讲话都引用古人的名诗、名句、名典,以及生动朴实的格言俚语,说事论理,有质有文。

  一

  习近平具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情怀

  纵观党的历史发展数十年,就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来,在最高领导人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酷爱,并非常重视传承和弘扬的,首推毛泽东。他广收博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读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过去攻读过古代经典文化和草根文化,特别是历史上的军事、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等思想,都在他的著作中打上了深刻烙印。他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不是对中国旧传统的复归,而是要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个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为民族的文化,就是既要有革命的内容,还要有民族的形式。创造这个民族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而获得。这个民族形式应当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的许多著作在创造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性、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方面,为我们党开创新文风树立了榜样。这些著作,不仅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而且开创了一代新的文体,成为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文风的范文。事实上,我们至今常用的许多话语都源于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我们至今的许多观念和认知方式也源于作为文化形态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的高度发展。如刘少奇所说:它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概括中国历史、社会及全部革命斗争经验而创造出来”,“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为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新的发展历程。

  两年多来,习近平在他的讲话和著述中,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他第一次会见中外记者讲话就强调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后,他就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当选为国家主席后,他发表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在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国访问回答新闻媒体如何治国理政时,他说: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这些讲话开启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运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展现治国理政情怀的新篇章。

  习近平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情怀,主要表现为这样四个方面:

  第一,习近平特别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一定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还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里虽然是在一般意义上的泛指,而非专指。毫无疑问,其逻辑结论是明确的。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魂”,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文明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延绵至今。

  第二,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他说: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中国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并且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这是对党关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科学总结。

  第三,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文化、民族素质等软实力的提高。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年1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还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些讲话,既说明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影响;也说明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第四,习近平特别强调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他说: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储存的智慧。因为在传承的知识中积累了历史上对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因此,“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这里在一般意义上讲的人类历史文明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借鉴作用,毫无疑问,也同样地适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上述四个特别强调,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