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创办经济特区: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
田俊秀
//www.workercn.cn2016-04-20来源:宁夏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革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特区的创办,发挥了重要的开创性试验作用。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开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更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首先实施,发展到今天我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显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成功实践。

  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为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而划出的一定范围的经济区域。这些区域通常用减免关税等优惠办法吸引外资,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办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性特区,称为“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或“促进投资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行政区域。

  开办经济特区目的主要是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引进更多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就业机会,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形成示范效应。采取审慎的试点方式,是考虑到如果成功,可以向全国推广;如果失败,立即停止运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经济特区的创办,实践证明取得了成功,并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允许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区。1980年,又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在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通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鼓励特区经济利用外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经济,在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借助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活动自主权,经济特区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不仅成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基地,更为对外开放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进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以基本上零起步的深圳为例,1980年-1984年,其地区生产总值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深圳速度”。

  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对外开放的范围从特区逐步扩大到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我国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区创办为我国开放发展开辟了道路、开拓了空间。(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