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为学术开新搭建平台
——《史学月刊》创刊65周年座谈会简述
浔邑
//www.workercn.cn2016-05-18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回顾与展望:新中国历史学的开创、发展与革新学术研讨会暨《史学月刊》创刊65周年座谈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海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开封,回顾总结《史学月刊》65年的成长历史、所获成绩,畅谈史学研究与刊物的未来发展。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起回顾总结了《史学月刊》的成长历史,高度评价其学术成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瞿林东指出,《史学月刊》从薄薄的《新史学通讯》起步,如今已跻身于海内外知名历史学专业期刊之列,是值得纪念和庆祝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史学月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长篇大论与短篇小札兼容,让不同学术观点各骋其说,容量大,有朝气,在同类学术刊物中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说,《史学月刊》在众多刊物中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史学研究贵在开新,学术刊物的发展也要“开新”,要不断追求形式、栏目设计之新,文风之新,不断发掘新人,鼓励新见。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指出,多年来,《史学月刊》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发展,包括人才队伍的培养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刊物精心组织的65组笔谈,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起到了学术引领作用。

  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指出,《史学月刊》秉承“诠释历史的求是精神”“追随时代的求新精神”“培养新人的责任意识”“打造名牌的品牌意识”,始终坚守学术的使命感,强调历史的责任感,贴近现实和服务时代的学术趋向,不仅是中国史学发展的见证者,而且是河南省历史学会和河南大学的骄傲。《中国史研究》主编彭卫,《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蒋重跃、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记录等专家表示,《史学月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史学专业期刊之一,与共和国的学术事业并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个时代中国历史学的一部简史。它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努力引领历史研究的发展,体现了编辑者敏锐的学术眼光、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对历史研究工作的整体把握意识。

  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王笛认为,《史学月刊》的编辑们有高度学术敏感性,他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中外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互通。目前刊物在国际化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是刊物与作者之间信任、合作的结果与成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指出,《新史学通讯》是我们认识20世纪50年代中国史学学术生态或学术媒体生态的一个标准。她在历史研究、历史教学中有特别突出的前沿性和实践性,对秦汉史研究起到了较强的鼓励和引导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华指出,《史学月刊》对推动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逐步走向繁荣作出过重要贡献。它对重大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史解读、思想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成果的评论与总结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先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等学者指出,《史学月刊》与新中国历史学的开创、发展与革新同步,它以三个历史学一级学科为服务对象,打破了学科界限,融合了学科发展,对新中国历史学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史学月刊》原主编、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振宏,《史学月刊》主编郭常英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史学月刊》创办历史、办刊原则、刊物特色等进行了介绍。他们指出,《史学月刊》创刊于1951年,原名《新史学通讯》,一直是河南大学学术刊物中的一张靓丽名片,多次获得国家期刊奖,是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期刊、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5年荣获全国社科百强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河南大学一直关注《史学月刊》的成长,不断推动刊物前进,本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史学月刊》和河南大学历史学学科建设,并为促进中国史学的更大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