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郑承军
//www.workercn.cn2018-01-15来源:红旗文稿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做到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创造和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文化事业和党的其他事业一样,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创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过去有人以为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人的事,是“才子佳人”们专有的“阳春白雪”,老百姓只当看客即可。这样的文化建设只能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文化建设,不会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与好评。针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有的管理部门因其声音扰民、跳舞占道等原因就简单粗暴地取缔或禁止,引发老百姓的不满。文化建设一定要发挥老百姓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愿意参与的活动,也是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的重要平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无须讳言,在文化建设上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必须认识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文化权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文化权益、脱离群众文化需要的行为。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体现出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的目标不断迈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动性和能动性,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把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明确宣示了我们党改革发展的立场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同样,文化建设也要如此。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改革开放使人民富裕起来了,在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快速上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和加快文化发展,又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是我们在文化事业和文化战线上的取胜法宝。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是搞不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是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是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工作目标截然相反、背道而驰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文化生活。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迎难而上,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地集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3.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把文化工作、文化创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反映人民心声,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我们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关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天职,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创造。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把握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以鲜活生动的笔触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要提升原创力,不断推动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上。能不能创造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深刻指出的: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研究”[2016MZD012]成果)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