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一次有益尝试
——《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研讨会发言摘要
//www.workercn.cn2014-02-28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二月二十七日,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风”是个人品德的集合体,是家庭美德的标志物,是职业道德的支撑点,是社会公德的有机体。《家风是什么》有新意、有特色,接地气、抓人心,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传播正能量探索了新途径,给广电节目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为王”,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家风是什么》节目抓住了“家风”这一集中体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元素,以家庭传承为纽带,让受访者讲述家风的教育影响、自己的思考体会、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串起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世世代代中华儿女,激发出生生不息、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增进了民族文化认同,推动了民族意识凝聚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建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应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节目创新富矿,生产传播更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好节目,用优秀传统文化凝魂聚气。《家风是什么》体现了中国梦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中国梦基本内涵和“三个倡导”24字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广播电视节目要突出展示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寻梦、追梦、筑梦、圆梦的历程,展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理想信念的过程,增进广大群众的理解和认同,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广播电视节目“受众为本”,必须深化内涵融合表达,让人们在感知领悟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播电视节目只有抓住受众才能发挥作用,必须善于从百姓视角、用群众语言,与群众平等交流,说理不说教,传输不灌输,才能做到入脑入耳入心,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家风是什么》节目既有身边人、身边事,又有知名人物、典型代表,让百姓真心讲述自己的故事,真情道出自己的心声,使百姓思想上认同,情感上共鸣。一问一答,触及心灵深处,润物细无声,引发深刻思考,纷纷见贤思齐。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应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顺应发展需要和群众期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原创文化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服务为要”,必须为传承弘扬先进文化创造更好条件,推动优秀节目不断涌现。近年来,按照中央要求,广电部门大力开展“走转改”活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原创节目的政策措施,为优秀节目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环境,推动涌现出一大批饱含实践热度、生活温度和情感深度的好节目。《家风是什么》节目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节目延续了近年来“走转改”常用的“海采”手法,以平凡生活为素材、以交流互动为平台,抒发百姓情怀,很好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应把鼓励扶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节目作为重要职责。一是深化“走转改”。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聂辰席)

  从家风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家风”系列采访报道活动,让人眼前一亮。这不是一件小事,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大事,是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弘扬和践行良好家风,是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道德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却是最基础的东西,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很朴实,都是崇德明理的、向善向上的、讲求礼义的。节目讲的正是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宣传家风,可在全社会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弘扬和践行良好家风,打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衔接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家风的形成,建立在家训、家规和家教基础之上。有的有明文规定,有的没有,但总会从父母长辈那里传承下来一些为人处世的品德要求。这些要求,沉淀了优秀的民风民俗,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组合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象的生动写照。

  弘扬和践行良好家风,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风的实践养成,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一是因为它接地气,是亿万家庭的内在需求。二是它有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一种具有文化约束力的精神尺度。第三,家风不仅是一种道德概括,更是一种道德实践。家风的特点,在实行。(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陈晋)

  主流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是央视今年春节期间创新推出的一档宣传核心价值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节目,也是央视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家风报道的成功运作和良好效果,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第一,央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理直气壮地宣传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宣传毫无疑义地应当在媒体宣传中占据突出位置。基于这样的考虑,央视主动设置议题,策划推出了该系列报道,力图旗帜鲜明而又入脑入心地宣传核心价值观。中央领导称赞家风报道“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报道播出后,说家风、话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热门话题,广大网民热衷“晒家风”,全国媒体纷纷关注和评论家风,学术界出现一批专门阐述家风的理论文章,我们认为,这是全社会对央视宣传的最高肯定。

  第二,宣传核心价值观,提升舆论引导力,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

  首先是选题上的创新。我们认为,把家风作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让老百姓用朴实的语言诠释家风,充满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散发出清新自然的文风。二是报道形式的创新。在海采中,我们采取讲家风背后的故事、进而聚焦文化历史传承的采访模式。在手法上,要求把记者框进镜头里,让镜头动起来,跟着采访对象走,镜头尽量不要断,要有现场对话。采访对象上,把冯骥才、王蒙、梅葆玖、钟南山等一批知名学者、社会贤达纳入海采范围。最终,我们把老百姓的俗语方言大白话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来,构成了“中国家风”的原生态底色,让人爱听爱看。三是报道载体的创新。我们注重立体联动、多形态呈现,在《新闻联播》以头条、提要的方式连续挂标播出八集,并配发编后、评论,同时在《朝闻天下》《共同关注》等时段加长播出,在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与网友互动,及时更新网友反馈。

  第三,新闻节目一定要“接地气”,从人民群众中捕捉时代主题,体现人文情怀。

  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节目不仅要紧扣亿万中国人内心的现实关切,而且要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和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起来。而选择在中国人对“家”的情感浓度最高的春节期间,向亿万中国人和海外同胞发问“家风是什么”,可谓时机切合,恰到好处。正因如此,在海采过程中,无论是平常百姓,还是名门之后,不管是国内观众,还是海外同胞,面对这个既让人感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话题,侃侃而谈,有感而发,甚至潸然泪下。在百姓海量的回答中,那些体现中华民族优良品质和民族精神的内容,那些我们今天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得到了最生动、最直观、最真实的呈现。

  第四,新闻节目要从传播的社会价值中体现媒体的责任感。

  在整个报道中,央视共派出国内外95路记者,搜集了4000多人的家风回答,仅视频素材就长达175个小时,而最终只有近百人的精彩回答呈现在屏幕上,也就是说最终只有1%的内容播出。这种采播方式为我们今后做好“中国梦”的宣传报道奠定了扎实的舆论基础,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报道途径。(中央电视台台长 胡占凡)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