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研制度:理直气壮的中国特色
//www.workercn.cn2014-03-05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教研制度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禹天建 绘

  教研室与教研员,对于普通的中小学校和一线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教学指导机构和指导者了。据统计,目前在各级各类教研部门中,专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教研员已超过10万人。从省级开始,地、县、校,从上到下形成了四级完整的教研系网络,看起来已经自成体系。教研制度从逐步建立与形成以来,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都起到了其独特的作用,成为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

  ■本报记者 赵小雅

  教研制度从无到有

  据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前,各地虽然也不乏教学研究的开展,但是却没有独立的教研体系,也没有专门从事教研的机构和人员,也就是说没有相对固定的教育组织和制度。中国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形成与建立的。

  为什么我国会出现教研组织和教研人员?一种明确的说法是借鉴和移植苏联教育经验的结果。事实上,与其说是移植苏联的教育经验,倒不如说是新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内在需求并结合苏联教育经验的产物,更主要的是循着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应运而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教育转向“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规模迅速发展,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更为迅速。仅以小学为例,1949年,全国共有小学34.68万所,在校学生2439.1万人,到1952年,小学达到了52.7万所,在校生达到了5110万人,分别增长了51.9%和109.5%。

  一方面是教育规模与数量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却是教育质量存在着隐忧。据资料显示,1953年,北京市委组织力量对北京市中小学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教育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从高中毕业生的高考成绩来看,平均成绩在60分及格线以下的人数占到了参加考试总人数的78%。在44所完全中学中,只有7所学校的总平均学业成绩在60分以上,其余37所中学平均成绩都不到60分,甚至有7所学校的平均成绩不到40分。小学毕业年级的考试情况也同样很糟糕。

  急剧增长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师。据统计,1952年,中小学教职工队伍人数为143.5万人,1949年只有10.4万人。“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领会新教材并且正确地进行讲授”,教育质量问题慢慢地暴露出来了。到1952年前后,已经成为当时教育的主要问题,“整顿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时教育工作的核心。

  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小学校教研组的建设被提上日程。195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要建立学科教研室和学校教学研究会议制度,首次对中学小教研组的设置作出了规定,这成了我国教研组成立最早的法规依据,也标志着教研组以国家文件的形式在中小学正式确立。随后,各地中小学纷纷成立了教研组,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规范化和日常化。

  那么,区域性的教研组织又是何时成立的呢?早在194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教科就成立了教研组,以辅导区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1949年10月,大连市教育局抽调有经验的教师组成小学教育研究组,研究多科教案和编写教学参考书。上海市也在同年成立了教学研究机构。据说,这些地方教研组的成立或多或少都受到苏联的影响。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倡导,并且形成全国性共识的,有三个标志性事件: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北京市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发布的《五四决定》。1954年,北京市针对全市教育质量差、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情况,作出了《关于提高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决定》,这个决定当时简称为《五四决定》。决定中提出“必须把主要精力迅速地、坚决地放在教学研究和教学领导上去……市教育局应设立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教学研究与指导工作。”当时,这个决定被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向全国各大行政区教育局、各省市教育厅、局进行了通报。教育部在通报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必须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有计划有重点地检查教学工作,给各校以具体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专门机构,管理教育研究与教学指导工作。”此后,全国各地先后设立了教学研究室。第二个标志性事性是《人民教育》评论。1955年11月,当时的教育部官方杂志《人民教育》发表了《各省市教育厅局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短论,这被认为是官方的声音。第三个标志性事件是苏联考察报告的下发。1956年,教育部代表团具体考察了苏联的教师进修学校等教研机构以后,回国后形成了报告,并整理了大量的专题报告及有关资料,印发给各地,要求全国中小学、师范院校等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学习研究并运用到工作中去。这三个标志性事件标识了我国省级教研机构建立的时间坐标。以《五四决定》的转发为正式标志,全国各省级教研室先后成立。随后,各地市、区县教研室也开始建立。虽然教研室建立的时间先后不一,但都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有专门人员从教学岗位中分离出来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这标志着教研制度的正式确立。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