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三条学术进路
——记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江畅
戴茂堂
//www.workercn.cn2014-12-01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江畅,1957年8月出生,湖北浠水人,哲学博士,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畅教授长期以来一直着眼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面向当代人类问题和我国现实问题,从价值论的角度研究价值和道德问题,使伦理学与价值论沟通统一起来,并以幸福这一价值和道德的总体性问题为中心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为我国西方价值理论和观念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从西方到中国

  从武汉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年后,江畅教授在自己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1995年)。在这本早期学术著作中,他表达了希望从西方哲学理论中为价值寻找到本体论根基的目的:“我决定就以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作为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希望能弄清其本来面目,对它作出公正的评价。作出这种选择还有另一层考虑。我长期关注和研究价值问题,而最使我苦恼的是价值的本体论基础问题。为了回答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一般价值原则,为了探求究竟应如何给这种原则提供本体论的论证,我也希望能从对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系统研究中得到观点方面的借鉴和方法方面的启示。”他与我一起合作出版的《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1997年)作为一部兼顾中西的对比之作,借助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历史性考察,已经开始关注并反思西方价值观念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我们合作出版的《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2001年)更是着眼于探讨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中国何以可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

  从理论到现实

  如果说江畅教授的《现代西方价值理论研究》(1992年)主要是在理论层面清理现代西方价值思想,那么2010年江畅教授主编的《比照与融通:当代中西价值哲学比较研究》出版,则预示他关于价值哲学的研究转向了现实层面。他力图通过价值现象的分析从哲学的角度回答当代人类和我国社会生活面临的种种重大现实问题,使我国的价值哲学研究能面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2012年和2013年相继出版的著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及其构建研究》正是脱胎于这样一种关切实际的思路。在他看来,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起到真正主导作用并不排斥其他价值文化的价值文化就是主流价值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关键。2013年,他领衔主持召开的首届“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和“中国文化发展论坛”,站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观,把文化解读为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的对象化、现实化。

  从价值到德性

  在伦理学问题上,他的研究视野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他总是带着真正的哲学思维来审视每一个伦理问题,把伦理学理解为幸福哲学、价值哲学、人生哲学,使伦理学成为能为社会和个人观念构建、反思、更新提供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的真正意义的哲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价值论就成为江畅教授思考哲学问题的起始点,透过价值论的视角来解读世界、社会和人生,也是他长期坚持的一种思维模式,价值论的视角被炼化成一种器物,仿佛可以信手拈来。然而,真正具有哲学思维的人也不会满足于一种固定的思维,于是在自己的著作《德性论》中,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看来,近代以来重点关注价值问题和规范问题很有必要,也有很充足的理由,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德性问题。因为德性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之一,伦理学绕不过它,绕过了它,伦理学就是不完善的。”至此,作为伦理学家的江畅完成了一次伦理学研究视角的转换,学术的注意力从客观之价值转移到主观之德性。更重要的是,作为哲学家的江畅,完成了一次思维和思想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作者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