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以“互联网+”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山西教育
许晓川
//www.workercn.cn2016-03-24来源:太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目前,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概念后,更引来上百万网民的关注与点赞。可以说,“互联网+”正在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仅会提升传统行业的层次,同时也会给每个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中国互联网教育的热度从2012年开始发酵,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互联网和 IT 技术,有效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新型教育形式。“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形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等。因此说,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那么,处在这样的时代,山西的传统教育将会面临何种机遇、挑战,又该如何应对,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机遇:教育旧生态的破与教育新生态的立

  作为最保守行业之一的教育,尽管信息技术培训、网络课程已经进入到了山西省大、中、小各个层面的教育当中,但课堂教学除了用 PPT 代替了传统的板书外,仍然没有本质的变化,只能说之前的互联网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力度还不够,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建立新的教育生态。

  第一,“互联网+”创造了移动学习,它代表了学生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研究对象可以轻松地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观察,可以对相识与陌生的人群作大规模的调研,甚至可以进行虚拟的科学实验。

  第二,“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每个人都能够在创造和共享知识的同时,取得和使用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资源正得到极大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相连接,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而成本大幅降低。

  第三,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的界限不再分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变得非常快捷和有效,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使得多种学科的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学生通过互联网所获得知识之丰富和先进程度,完全可能超越作者。此时,教师就从知识的权威来源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同样,“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也会变得模糊,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对学校教育机构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

  第四,“互联网+”还会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与整合。一方面,互联网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由传统教育中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而变为能够服务几千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使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规避了低水平重复,加速提升了科研水平。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教育中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而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二、山西教育将面临的挑战

  第一,是教育中育人环节的弱化。与我国的传统教育一样,山西的传统教育也一向十分重视育人,教师面对面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教育工作者将德、智、体、美的育人工作融入教学的过程,使学习者能够在美德、艺术等层面受到熏陶和感染。但在“互联网+”开放的教育生态中,师生间更多的是知识和信息的交流,而教育中育人的功能则被弱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低龄学习者还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若在没有教育工作者引导和熏陶下独自面对开放的互联网信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维方法等的培养得不到保证。同时,学习者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任何所需的学习资源,使其学习方便快捷。但长期运用互联网设备辅助学习,又会使学习者与学习伙伴及大自然日渐疏远,真正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游戏,这些都是不利于学习者身心健康的。

  第二,学习的碎片化让学习者专注度及学习深度下降。与国内其它地区相似,目前山西的教育仍然表现出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等特征,从而使学习者可以完整系统地对所需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保证了学习者学习的深度和专注力。而“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随处可见的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给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学习的广度也大大增加,人们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学习者可以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零碎时间学习和了解知识。然而这样会导致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严重碎片化,进而使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与懒于加工知识的坏习惯。长此以往,会使学习者所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知识点,而知识之间的关联则难以建立,更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如此一来,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就很难得到保证。

  第三,“互联网+”时代的海量知识和信息出现在学习者面前时,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会面临巨大挑战。对于目前山西的传统教育而言,学习者所面对的知识量是相对固定的,学习者以这些相对固定的知识为核心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和反复练习的工作量,其复杂程度并不高,也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要求较低。而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不断融合,知识的范围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不断加强,信息呈指数式增长时,如何帮助传统学习环境下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不足的学习者应对海量信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等,就是摆在山西传统教育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

  三、山西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山西传统教育应该及时转换思想,改变教育系统原先封闭的特征,把每个人都当成是教育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使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紧密相连,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拓展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原则。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指导原则,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第二,要顺势而为,发挥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主体作用。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是“互联网+”时代改革教育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尊重并保护其自主地位,要避免从政策层面对其进行多重限制,从而束缚这一新生力量的发挥。同时,为了避免高校、中小学进行互联网重复的低水平建设,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必不可少。

  第三,学校教育要敢于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教育应该有明显的分工,学校教育要在知识内容上删繁就简,将教育的核心从知识为主的教育向思维为主的教育转变,更多地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

  总之,当“互联网+”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就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山西传统教育只有顺应这一时代的需求持续不断地进行革命性的创造变化,才能走向新的境界。同样,面对“互联网+”时代给出的新机遇、新挑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都必须坚定信心,解放思想,聚精会神,锲而不舍,全力打造出领先于世界水平的“互联网+”新教育。(作者为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