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莫让科技工作者变成会计
王玉宝
//www.workercn.cn2016-08-05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将科研人员从繁复的财务报销中解放,有赖中央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举措的有力落实。真正让可贵的科研经费用到科研创新的刀刃上。

  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谈到“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时,台下爆发雷鸣般掌声。这一幕,令人感动。一方面,映射党中央真切关心到科研人员所关心的问题,关注到科研经费管理的不合理问题。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改革的春风必将早日到来。

  果不其然。7月底,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适时公布。这一文件的最显著之处,在于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激励力度,明确下放预算调剂权限、简化预算编制科目。特别是,在事关科研人员切身利益问题上,明确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等人员,均可开支劳务费,且不设比例限制。此举无疑将有力提升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说起科研经费管理,看似小事,其实不然。消耗科研人员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说,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不要让科学家变成会计”,这个看似荒唐的话题,在科学家群体,乃至广大社科研究员那里,深有共鸣。

  不久前一次餐桌聚会中,一位从宣传部门转任高校的领导,止不住对笔者摇头。连他都没有预料到,高校的科研经费预算、报销如此繁杂。比如,填写预算时,如何精确计算出未来要花费的每一笔开支;项目结题时,如何让每一笔实际花费,与预算一一对头,这都是大费脑力之事。之所以难,原因就在于科研过程充满不可预知性,很多时候要求科学家在立项之初就列出所需试剂的种类、数目,实在是强人所难。一些科学家为使得预算、报销对应财务要求,不得不花去大量时间。更有科研骨干称,每年花在经费预算和报销上的时间,多达两三个月。一些科学家对此中周折,甚至到了谈报销色变的程度。显然,举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尽快将科学家从繁复的财务报表中解放。

  关键在于,各级科研资金的管理者,须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研,更不能“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当前,中央已出台改革新政。一方面,那些与中央财政科研资金相关的管理方和实施方,须尽快与改革新政对接。另一方面,在中央财政资金之外,各省市各领域实际还有着更为庞大的科研经费“水池”,这些领域如何对接中央精神,落实改革举措,恐怕还不是一声令下所能解决的,需要带着责任和使命落实好改革举措。

  当然,创新不等于不管。科研经费说到底也属于公共资源。在法治不断昌明的中国,科研经费的管理日趋规范和制度化是大势所趋。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亦须防止经费管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以往的过严过细,走向不闻不问,由使用者信马由缰、自说自话。这显然也将违背改革初衷。毕竟,科研经费中的贪腐也不少见。这一方面需要科研经费管理在创新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也要求科研人员摆正心态、强化自律,尊重制度、加强沟通,真正让可贵的科研经费用到科研创新的刀刃上。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