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贴近现实 更贴近人心-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更贴近现实 更贴近人心

饶曙光
2018-08-17 09:47:37  来源:人民日报

  现实题材电影只有坚守和秉承现实主义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反映百姓心声,鼓舞人民意志,才能切实达成与当下观众的情感互动,才能真正从高原迈向高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有效对接互联网时代的观众群体,想观众所想,急观众所急,进而讲好有筋骨、有态度、有道德、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传递积极、健康的精神价值,打造不负时代的现实题材电影精品,彰显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艺术魅力和审美风格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趋势与互联网浪潮相互交织,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条件日益成熟,赋予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结构调整优化的契机、平台和资源。尤其最近两年,主流商业大片厚积薄发,中小成本电影百舸争流,中国电影以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姿态和格局,描摹时代气象与社会风貌,展现中国电影以“提质增效”为主调的繁荣新景观,昭示着我国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自信风范。

  与此同时,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理念支撑,为新时代中国电影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植根传统,扎根现实,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关怀民生冷暖,有效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社会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康庄大道。其中,电影能否有力介入时代,高扬时代精神,抒写百姓情怀,更是电影保持与人民血肉联系的关键命题。

  取于现实 还于现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就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尤其是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指明发展路径。优质现实题材电影坚持“取于现实、还于现实”创作原则,秉承现实主义精神和匠心品质,显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文关怀。优秀现实主义电影密切关注当下现实生活,关怀百姓苦乐,反映世间百态,以写实风格呈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进而与当下观众达成情感共鸣,实现美学和价值引领,助力社会文明进步。

  综观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相较于有心进军国际的国产大片,占据数量优势的中小成本电影以其本土化策略成为电影文化生态的塔基性力量,打破新世纪之初类型单一、创意匮乏的创作局面,以至于“黑马”“爆款”不断。与此同时,中小成本电影脱离现实、过度娱乐化的现象也依然存在,而一些现实题材电影趋于边缘化,在宣发上步履维艰,难以真正抵达大多数观众。例如《可可西里》《立春》《钢的琴》《心迷宫》等现实题材电影,虽口碑上佳、质量上乘,票房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无法让更多观众感受创作者的良苦用心,难以充分发挥作品的艺术和社会功能。

  现实主义精神淡化和现实题材精品缺乏,势必制约中国电影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过,在市场化、商业化大潮中,面对中国电影审美瓶颈,仍不乏勇于拨开市场迷雾的创作者,他们肩负艺术责任,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底色,显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创作追求,在喧嚣浮躁气氛之下凝聚静水流深的力量。《白日焰火》《亲爱的》《滚蛋吧,肿瘤君》《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嘉年华》等有温度、有情感、有深度的现实题材电影相继出现,在艺术、思想、文化层面可圈可点,叩开观众心门,掀起观影热潮,在直面伦理困境之外仍蕴藉细腻温情和无限希望,以温暖现实主义彰显人性力量和人文情怀,弘扬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可以说,贴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电影往往能够与人心相遇,迸发出超越电影本身的强大力量。

  走进人心 赢得信任

  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康庄大道。事实上,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叙事方式、审美准则,还是一种创作方法、艺术精神和价值取向,自中国电影诞生以来,现实主义就一直贯穿我国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形塑我国电影的美学风格、精神气质和价值内涵。真实的生活往往不是简单的、精致的、单一的,而是有毛边的,是丰富的、复杂的甚至充满矛盾的。电影创作者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电影作为大众化艺术,更要给人以温暖和希望,以正义之光、人性之光照亮生活。

  回溯中国电影发展历史长河,立足本土、根植生活、反映时代的现实题材作品也的确成为每一时期电影艺术的卓越代表,诸如《狂流》《渔光曲》《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白毛女》《李双双》《芙蓉镇》《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等银幕经典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记录历史足迹,见证时代变迁,展现生活现场,留下令人难忘的光影。历史经验表明:现实主义理应成为中国电影守正创新的主流,现实题材电影只有坚守和秉承现实主义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反映百姓心声,鼓舞人民意志,才能切实达成与当下观众的情感互动,才能真正从高原迈向高峰。

  兼具“底气”和“地气”的现实题材电影依然是一种刚需,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电影大国”和“电影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花大力气不断创作出更具力度、深度和温度的现实题材电影。

  首先,现实题材电影要更加关注人民生活,体现事理人情。创作者不仅要有真情实感和责任担当,更要有深度思考力和敏锐洞察力,善于捕捉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以饱满诚挚的心态理解现实生活,以理性冷静的姿态审视社会百态。正如电影理论家钟惦棐强调的,现实题材电影应当基于创作者真实生活体验,达成“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的辩证统一。此外,创作者还要具备优秀的影像呈现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既能以质朴平实的镜头客观理性审视,也能以类型化和典型性创作手法观照和映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将“类型”与“作者”有机统一,面向观众探索商业环境下的艺术之道。

  其次,在“悬浮”“架空”以及“伪现实主义”大行其道之时,积累观众信任成为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开掘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寻找观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题材和表达方式,寻求创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对接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日益多元的欣赏需求。还要在展开社会话题同时传达积极心态,传递温情与希望,契合观众精神世界的多重诉求,达成与观众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互动,给予精神慰藉,引发思想共鸣,以敬畏之心保持电影与观众的血肉联系。在这方面,传递正能量的温暖喜剧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关注女性成长困惑的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以及主旋律大片《湄公河行动》《战狼Ⅱ》《红海行动》等以精良品质显现对艺术、对观众的诚挚之心,做出了表率。

  再次,现实题材电影要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在创作中多方借鉴和学习,一方面从文学作品中获得创作灵感和支援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汲取海内外优秀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经验。例如,近两年《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等印度电影风靡中国,主要在于这些影片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情节、幽默轻松的风格聚焦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女性社会地位、成长与梦想、教育与民生等,有力介入现实和时代。事实上,现实题材电影真正走向高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要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主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比如,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和热点新闻层出不穷,怎样从中选择并提取面向大众的题材,呈现生活的“即刻”面貌?现实题材电影又如何以电影的方式恰当处理社会矛盾和伦理困境?电影理论批评如何推动现实题材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要与当下观众建立更加紧密的信任关系,现实题材电影有责任也有条件发挥更大作用。随着电影市场日益繁荣和电影观众日趋成熟,国产电影肩负更高期待,艺术地、智慧地讲好中国故事成为现实题材电影的核心命题。中国电影人正积极拥抱生活,从丰富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以扎实的戏剧基础、精巧的情节安排、真实的细节还原打造生活质感,将创意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努力实现转化与创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创作者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有效对接互联网时代的观众群体,想观众所想,急观众所急,进而讲好有筋骨、有态度、有道德、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传递积极、健康的精神价值,如此才能打造不负时代的现实题材电影精品,真正彰显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艺术魅力和审美风格。

  (作者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什么情况下可主张二倍工资补偿?

    劳动关系中,主张二倍工资赔偿金是一些案例中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同情况下的二倍工资申请依据和发放规则也有所不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的最长支付期限是多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

  • 公司解聘“有过错”员工却败诉?

    在劳动关系实践中,一些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纰漏而导致公司与其解除合同的案例有很多,评判公司的行为是否失当,还需要从员工的具体行为、如何举证等多方面论证。公司执意辞退违纪员工林立昆在北京某饮料公司连续工作了16年,自2001年12月29日入职后,该公司安排他当司机,由于工作勤快、踏实肯干

  • 劳动合同内容管理流程再造(之一)

    (一)劳动合同内容管理的流程再造了解劳动合同的特性对于劳动合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权利义务美系的协议,与其他民事合同一样,劳动合同的签订也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 建好专业教学资源库须做好“三结合”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简称资源库)建设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领域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资源库建设须与学校信息化工作相结合构建创新型信息化服务机制。一是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明确将校园信息化建设定位为学校发展战略,建立“一把手”责任制

访谈

文献

  • 学习红船精神 弘扬红船精神

    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署名文章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早期共产党人在建党实践中形成的红船精神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读《论持久战》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读《论持久战》。保持战略定力,坚守人民立场,发扬斗争精神,依然是我们的精神血脉所系。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