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高考 生涯教育发力-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应对新高考 生涯教育发力

王丹
2018-09-21 08:48: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模式,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变得越来越迫切。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早已指出,对于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和学业方面的指导。

  生涯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与现实生活以及工作相脱节的状况,消除学校教育与职业世界之间的鸿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每个孩子都能认真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作为联系学生与成才的载体,生涯教育以其独特的人才引领作用、促进作用、激励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它能够促进学生发展,了解自己的需要、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特质,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充分认知自己、专业和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和世界、未来的关联,明确对自己而言“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的问题。此外,它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与需要,积极探索自己的成长道路,在学业中获得切实的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而改善升学和就业的状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将生涯发展理念融入学校管理和目标预设之中

  高考新政策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由文、理分科,变成“6选3”的20种选择,使学生可以“凭优势智慧升学,凭强势智慧谋生”,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选择高考科目”问题,学校的生涯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起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引领作用。而生涯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底子薄,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生涯教育的传统,管理者和学校教师也尚未具备开展生涯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亟须将生涯发展理念融入学校管理和目标预设之中,以引领学生发展。

  推广生涯教育理念引领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当下生涯教育指导和支持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学校管理者、老师和同学都对生涯发展不同程度的迷茫的问题。根据西方学者萨珀(Super)等人提出的职业发展理论,我国高中生大都在15至19岁,处于生涯的探索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迅猛发展,不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这个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未来工作目标,使其具备生涯管理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涯决策能力以及应对变化的生涯适应力。同时,把学生的外在考试压力转变为兴趣、意义等内部动机,把升学成绩目标转变为人生价值目标,把教师和家长安排学习内容转变为自主选择、自主安排学校生活。通过这样的自主选择和体验,最终把一段段割裂的被动人生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主动人生,把无意义的生活转变为自我赋义、充满意义的生活。充分的探索是落实学生选择权的前提,而生涯教育为此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课程丰富性、差异化成为创新生涯教育必由之路

  新高考打破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常规模式统一标准的打破使得学校陷入迷茫。特别是,面对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在转型和蜕变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引导学生看待自己,用何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势必要通过开辟生涯教育的特色道路来解决。

  建立以各学科课程为主体,以学科的生涯课程融合为目标,以生涯课程和个别、团体生涯辅导为支撑的生涯教育实施体系,为学生搭建全面系统的生涯发展平台,充分调配和运用各方面的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课程和环境支持。伴随高考新政的实施,课程的丰富性、差异化成为建立生涯教育新体系、创新生涯教育必由之路。

  为此,首先,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将生涯教育从“唯分数论”中解放出来,从升学率、出国率的数据中解放出来,拓展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核心素养。其次,探索新型教育模式,不仅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澄清学生的个人兴趣,更要促进学生在兴趣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培养,把升学考学目标转变为人生价值目标,把枯燥的高考生活转变为自我赋予意义感、充实的人生经历,用积极的生涯信念建构自己有效的学习经验,从容应对高考、适应人生挑战。

  避免因实践环节缺失导致生涯教育实效性降低

  传统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带来了不少学生大学阶段的迷茫和消沉,因此高考改革要求把“选择”前置,鼓励学生生涯探索和学业指导。关于高中生专业填报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中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自我了解缺失、专业定向模糊、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生涯意识欠缺、生涯体验缺失的体现。为此,要落实生涯教育实践环节,避免因实践环节缺失导致生涯教育实效性降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涯课程的学习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多元、优质的学习经验,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决策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生涯教育需要在体验、实践中确定目标,明确选择。生涯教育的实践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相互畅通的生涯绿色通道,让生涯教育走出校园,投入社会。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下,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工厂、社区等场所,让其体验和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其职业感知,明晰自己的兴趣在哪,适合学什么,适合做什么。最终,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运用生涯规划知识,解决在决策中遇到的困难,走出人生的迷惘,坚定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以利益平衡为出发点 构建和谐劳动法律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颁布过四个体系性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解释,此外还有若干涉及人事争议、《工会法》等具体问题的司法解释。《规划》明确劳动争议审判双保护的理念,并且突出了劳动争议审判寻求平衡的要求。坚持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维护用人单位生存发展并重是近来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工作中反复强调的理念。

  • 打赢人社扶贫攻坚战,人社部门还有这些任务!

    近日,人社部印发《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以及就业扶贫、技能扶贫有哪些具体措施(点击以下链接复习)。打赢人社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看这里!

  •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就业结构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想方设法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提升了就业总量,保持了就业形势的长期稳定。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求各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访谈

文献

  • “抗战文献平台”与抗战史研究的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对抗日战争研究作出一系列重大指示,强调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对史料的掌握,是史学研究的根本之一。然而,史料收藏的不平衡造成了学术研究的不平衡,实际上也限制了学术的均衡、自由发展。

  • 抗日名将的挚爱与赤诚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这是194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战死沙场所作的挽词。彭雪枫很早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先后追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