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

陈子季
2018-11-16 08:51: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岁月,中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现教育大国崛起的基础上开始向教育强国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为中国经济后发赶超、综合国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既是中国教育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过程,也是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的过程;既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纳世界优秀教育成果的过程,也是在教育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作出中国贡献的过程。

  1.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跨越式发展、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2017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79.6%,小学净入学率达99.91%,初中和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3.5%和88.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7%。除高等教育外,均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40年来,中国不仅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阶段进而向普及化阶段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同时还在全民教育事业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充分肯定中国在20年间减少成人文盲1.3亿人,总量下降70%,“表现突出”,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全民教育的成功范例。

  教育规模迅速扩展,教育大国崛起中的质量优势日益显现

  1978至2017年,中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从2.2亿人增加到2.7亿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从228万人增加到3779万人,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评价有关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最佳指标之一。上海在2009年和2012年的阅读、数学与科学等测试科目中排名第一,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在2015年的综合表现也高过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

  世界性大学排名,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实力强弱的重要评价手段。根据名为“QS”的教育集团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有6所高校进入前100位,12所高校进入前300位。

  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是评价学术机构和大学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显示,中国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和研究机构前1%的机构数和累计学科数逐年增加。在该数据库的22个学科分类中,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前1%;高被引学科的内地高校从2010年的92所增加到2017年的209所,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也已进入世界顶尖或知名学科范围。

  教育“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教育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人员国际流动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输出国和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由1978年的860增长到2017年的60.84万,累计达519.49万,其中313.2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中国正由“人才流失国”逐渐扭转为“人才回流国”。来华留学生源从初期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开始向全球扩展,学位生数量和比例大幅提升,且来华自费留学生逐渐成为主体。2017年底,全国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935所高校学习,其中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49.38%;自费生43.06万人,占总数的88.03%。

  在合作办学方面,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持续增多。截至2018年8月,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设立或举办的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65个,其中9所为本科以上独立法人机构。截至2017年底,在全球146个国家设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67个国家和地区已将汉语教学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

  鉴于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以人文交流与合作为基础的,我们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和教学解决方案的双向共享。比如,通过中英人文交流机制,英国与中国上海在2015年前后开展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计划”,先后两批各派70余位数学教育专家和教师来华学习,并邀请130余位上海数学教师赴英国开展示范教学活动,在8000所小学推广上海式数学教学方法。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国教育质量和学术地位的国际认可度与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发展双边与多边领域内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就率先与斯里兰卡签署了两国高校毕业文凭互认双边协定。截至2017年底,已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高考成绩已获得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的认可。《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认证协议。目前,中国已成为该协议组织的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工程教育质量开始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中国还以负责任的大国态度,积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参与推动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努力发出中国声音。在过去40年里,中国先后派出教育部副部长以上官员率团出席了第三十七届以来的历次国际教育大会,并先后在中国设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教师教育中心。近年来,又在华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首届世界语言大会、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可以说,中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始会员国,已从最初的全面学习者转变为深度参与者和重要援助者。

  中国还在原有双边合作援助的基础上,推动形成了一系列多边合作安排。包括“中国—东盟教育周”、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中国—阿拉伯大学校长论坛”“中国—非洲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国—拉美教育交流平台”“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等一批教育合作与对外援助平台。我们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依托这些平台开展务实教育交流与合作,携手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中国教育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是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的

  中国教育整体实力的稳步提升,离不开对海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借鉴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酝酿和突破过程,离不开邓小平同志首先在教育、科技和文化领域推动的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扩大派遣出国留学生,就是其中的两个重大举措。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从最初留学生的派遣与吸纳、国外专家的聘请、国际援助资金的引进、国际学术会议的双向参与,到后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国外教育资源经由人员、机构、组织的互动不断被吸纳到国内。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创造性地为全球教育事业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在积极借鉴海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改革方案、教学方法,为解决全球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案。比如,中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合作,快速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基础教育问题;通过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并重发展,满足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并举战略,迅速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等。这些都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一些地方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连续取得好的名次,引发全世界探究“上海的秘密”。美国教育智库国家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克·塔克撰写了《超越上海》,经合组织应美国政府邀请编写了《教育系统中的成功者与变革者》,专门研究和阐述了上海教育发展经验。2016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上海是如何做的》专题报告,认为慎重计划、精心实施,并以改进教学和追求卓越教学为重点,就是上海成功的“秘诀”。

  荷兰乌特列支大学经济学教授马瑞克·范·德·文德倡导成立“ThinkChina中国教育全球推广智库”。他说:“新丝绸之路推进了中国与欧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合作,中国将因此成为全球高等教育行业的领头羊,而不是追随者。”

  中国教育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践中,始终注意处理好借鉴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既放眼世界,又立足国情;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中,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包括教育自信的底气所在。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宽广的国际视野,积极借鉴终身学习等海外先进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前沿科技成果等海外优质教育资源。首要目的是基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要求,探索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立足中国实际、能够解决中国教育现实问题的理论、政策和方案。这是我们扩大教育双向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比如,世界银行有关专家曾在1999年撰写的《21世纪中国教育战略目标》专题报告中提出,21世纪的中国不应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放在高中后实施。当时,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基于现实国情的考虑,作出了巩固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政策选择。此后的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乃至迈向制造强国已经、正在并还将作出不可替代的积极贡献。

  3.中国将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逐步迈向教育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可以预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就是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

  提升中国教育开放和国际化程度,助力做强中国教育

  开放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稳步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条件和基本途径,我们必须通过开放在国际熔炉中把中国教育办得更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新时代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要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急需、薄弱、空白、关键领域,加大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实施力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资源,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助推“双一流”建设,提升中国教育实力和创新能力。

  坚定中国教育开放发展的文化自信,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教育必须根植于民族和本土文化。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适合自己特点的教育发展道路。中国教育改革既要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更要坚定不移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包括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猫论”。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一个著名的“鞋论”,即“‘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贯穿两者的是一种高度的道路自信、战略定力和开拓精神。我们就是要以这样的道路自信、战略定力和开拓精神,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引领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

  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机遇,推动建构全球教育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面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国将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教育应该顺此大势。

  中国教育将承担起更多与自身实力相符的国际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务实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布局、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使之成为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和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党和政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其沿线国家和地区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是推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迈进的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实现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

  (作者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奋力开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2018年10月22日至26日,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思考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 准确理解劳务派遣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本期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案例。希望通过我们的解析,能够帮助广大劳动者准确理解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18年2月,四川省达州市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在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时

  • 待业、择业、创业: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青年缺乏工作经验、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就业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历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但当时仍然是物资短缺并施行计划经济。

  • 工农关系变革:改革开放40年之启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农关系的调适与发展,是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国迈向现代化工业国的重要主题,也是贯穿改革开放的关键主线之一。

访谈

文献

  • 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深秋的延安,晴空万里。凤凰山下的一孔普通窑洞,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一处故居。对抗战时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全面抗战进行的10个月里,在这里写成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一时间,对抗战失去信心者大肆宣扬悲观失望的中国“亡国论”

  •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向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