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剧种的艺术魅力-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稀有剧种的艺术魅力

崔 伟
2018-12-20 08:45:06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戏曲艺术是弘扬和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据普查,目前全国共有348个地方剧种,其中241个剧种拥有国办团体。这表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下,剧种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就。

  除了政策和机制的保障外,一些民间机构、民营团体等社会各方的联手,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越来越成为弘扬推广中原戏曲文化的重要力量。它自觉面向基层,注重通过北京的大舞台推出最能体现中国戏曲根植民间、扎根人民的基层剧团和小剧种,不仅弥补了当下戏曲传播“重规模”“重汇演”“重大团”的短板,更是为基层剧团和弱小剧种提供了展示平台,具有雪中送炭意义。特别是前不久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尽管规模不大,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次精彩演出,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戏曲接地气、树正气的文化品质,特别是“好戏在基层、在民间”的可喜现状,启发了业界对于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视角、新途径、新思路。

  尽管展演规模很小,仅仅推出四平调《小包公》、宛梆《潼台关》、太康道情《张廷秀私访》、越调《老子》、豫剧《北魏孝文帝》五台剧目,且大多数剧团都是区、县级的小剧团,生存艰苦,但传递的戏曲文化价值和中原文化神韵却是浓郁而强烈的。重要的是,主办者并没有局限于艺术和非遗的呈现,而是用淳朴精美的艺术证明:中国戏曲历久弥新,依然焕发出强烈的家国情怀,有着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时代思想价值,从而让观众在感受戏曲艺术魅力和民间文化活力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基层剧团、剧种的生机无限和小剧种的鲜活独特,无疑是这次展演的亮丽看点。这种独特与亮丽首先体现于民间艺术特有的浓郁人民性和艺术质朴感。民间艺术的可爱,在于直率但不概念化,草根却极生动,是非善恶、情感表达的鲜明率真,民间艺人的创作智慧、亲和力与感染力尽在其中。

  让人印象深刻的《小包公》是四平调独擅的剧目。它笔下的包公,并非是威风八面的铁面铜铡,而是体现一个被历代中国百姓崇仰的正义廉臣少小家庭生活的种种坎坷,重在写他立志成材的过程、磨难,甚至家长里短。全剧笔触轻松,妙趣横生,可小包公的精神魂魄与报世情怀生动清晰,可触可感。这种区别于常态的写作思路,体现出戏曲的民间叙述特点和灵动想象力;鲜活中靠近了民众,弘善下贴近了人心,不枯涩不落套,焕发出接地气、留得下、传得开的艺术生命力。这是当下许多戏曲大团大作所缺乏的。

  作为京剧名剧《状元媒》的“原始生态”,宛梆《潼台关》的情节和人物个性更为生动鲜明,体现出浓郁的叙述个性,甚至剧中英雄情结的赞美与忠奸美丑的抑扬,也都比后来“雅驯”许多的大剧种更加寄托着老百姓的是非观,表现出民间色彩的审美观,令人印象深刻。而《张廷秀私访》的情节编织,则有一种朴拙天然的家常感。那种源于渔鼓、说唱的道情风范,是地方戏剧种特有的艺术基因和品格,与当下越来越同质化的戏曲剧种走向大相径庭。各剧种若不扬长避短,反而趋大趋洋、削足适履,恐怕丧失的不仅是艺术品格,更是艺术与人民、与乡土的天然血缘联系。

  看过这次稀有剧种展演,大开眼界之余,我更深的感触是:艺术的人民性最重要的是内容和情感与时代同律,与人民同心。

  艺术遗产固然是前人创造的高峰,必须严肃严谨地予以传承;但遗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艺术价值的“德高望重”,关键在于历久弥新。稀有剧种展演的可贵,在于重视挖掘展示,但更着眼发展创新。越调《老子》等新剧目的成功推出,展示了稀有剧种的新发展、新活力。越调是稀有剧种中影响辐射全国的艺术形式,关键得益于前辈表演大师申凤梅的精湛艺术。她塑造的诸葛亮、李天保都栩栩如生、脍炙人口。《老子》一剧恰是“申派”弟子申小梅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成功传承与大步发展,在题材时代性、表演创造性、流派拓展性上都被公认为近年的一部力作。以古老剧种呈现哲人风骨,以戏曲故事写老庄哲学在历史和当代生活中的思想价值、现实意义,这在中国戏曲中是很鲜见的,为传统注入了生机活力。传统的价值与生命力,必须通过新的优秀传承者的涌现和作为,才能使薪火延续,魅力不减。一些剧种式微,恐怕就在于光着眼“抢救”而缺乏继承者的优异创造和时代发展,必然是难以摆脱窘境的。

  既眼光向下,注重从基层中发现艺术珍宝,又理念开阔,善于利用当下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并针对特定受众群体有效推广,是此次稀有剧种展演的重要创新。走进这次展演剧场就会强烈感到:观众——不管是不是戏迷——都成为演出的参与主体,有一种令人兴奋的艺术环境,和大多数汇演、展演门庭冷落,观众老化、固化形成鲜明反差。对演出现场的戏曲氛围和欣赏过程,主办者都进行了匠心独运的营造,使现场的知识普及、剧种介绍、看后交流等,成为和谐一体的完整环节。特别是在清华大学的文化氛围中,更是如鱼得水、效果显著。无论莘莘学子还是皓首学者,无论外国友人还是传统戏迷,一进入剧场就自然融入戏曲文化的环境。开演前的“叭嗒仓”环节,观众人手一扇,随着台上介绍者的口令、示范,自然徜徉于中国戏曲的艺术园林;主演的剧种介绍和观众互动,把看点、特色介绍得形象生动;演出后的沟通交流,摒弃了当下大多关起门来的“专家神侃”,更多延请各界观众发表意见。加上每场固定的网络和自媒体全程直播,观众的覆盖率、影响力都令人惊叹。

  当下一些戏剧活动追求规模,聚焦大团,缺乏鲜活生气和灵动地气,难以带来兴奋感、振奋力,已经宛如一种痼疾。而此次稀有剧种展演,发挥了基层文艺团体和小剧种“轻骑兵”“接地气”的优势,切实做到“眼光向下”,再一次证明了“好戏在民间、好角儿在基层”的艺术规律。其令人惊喜是必然的,带给我们的艺术思考也是深刻的。

  (作者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制图:蔡华伟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观察思考】企业工会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的思考

    保持和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企业工会干部应把握工会工作特点,有效履行职责,适应改革发展要求保持和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企业工会干部应把握工会工作特点,有效履行职责,适应改革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满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

  • 把握行动指南彰显工会新担当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为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

  • 推动改革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纪念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推行30周年座谈会12月1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推行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3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坚持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 不断拓展工会宏观参与的渠道福建省总工会

访谈

文献

  • 初心不负映日月 丹心碧血铸忠魂

    我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我的财产由你继承。——这是临刑前王步文写给妻子方启坤绝笔信的全部内容。王步文,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安徽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31年,年仅33岁的王步文在安庆英勇就义。

  • 革命大家庭的无私大爱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有一类家书格外特别,这类家书,是专门写给烈士后人的。它冲破和超越了血缘亲缘关系的藩篱革命军人有进无退,曹渊壮烈牺牲曹渊,1902年生于安徽寿县,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员。在周恩来同志领导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两次东征中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