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怎样的道德教育-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怎样的道德教育

刘霞 郝志军
2019-01-04 07:55:19  来源:中国教育报

  观点提示

  只有真正对自然负起道德责任,进行道德承担,自然才不会是人类的道德空白地。也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为解决生态环境危机作出贡献。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如今,人类最新、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任何一种文明形态的核心都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史前文明时期,自然作为人的对立物,显得神秘、恐怖;农业文明是黄土地文明,人以自然为中心,适应自然并对自然有限利用;工业文明时期,人作为中心,通过工具理性对自然进行开发改造。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和“高”,旨在确定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顺应、保护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启源于人类对工业文明的沉痛反思。300多年的工业文明在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危机。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环境危机的深层根源,它藐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自然只对人类存在工具价值,人对自然有绝对至上的优越性。实际上,只强调人类的自由和权利,无法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安身立命,现代道德价值观矛盾在生态危机中更加凸显出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就肯定了自然作为生命体的内在价值。“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态度。生命共同体的提出,要求树立新的生态价值观,真正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博弈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明确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的道德视野就必须放大到自然,承认自然的道德地位,明确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这是人作为最高生命物种对自然应然的道德关怀。只有真正对自然负起道德责任,进行道德承担,自然才不会是人类的道德空白地。也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为解决生态环境危机作出贡献。

  将道德关系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到人与自然,这是道德关注范围在生态文明时代进行的最根本的拓展。这种根本性的拓展必然要求道德教育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将生态环境素养作为个人道德境界新的试金石。

  青少年学生不仅是当下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创建未来生态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关系到当下,牵扯到未来。当前,学校教育要落实《中小学德育指南》,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德育内容,更需要从整个价值重塑的角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通过课程教材教学层面的落实,使他们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尊重、呵护、顺应自然规律,激发他们的生态道德意愿,培育他们对生态问题的道德判断,使其主动自觉地对自然承担道德责任。

  生态文明时代的道德教育须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找智慧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从而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生态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对自然生态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我国绵延千年的道德教育的宝贵经验很多来源于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

  生态道德教育在目标上要吸收“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人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的道德判断。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本源同一、相互依存,是和谐同生的统一体。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仁者必须“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周乎万物”,才能“道济天下”。将自然作为生命体,要求人尊重自然规律,要能“辅助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将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人得以对自然以精神的关照。有了精神的关照,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物质层面得以提升,人对自然投入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体验真正的自然之美。对自然的情感寄托和审美体验,使人达到自我超越,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最大期待。

  生态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要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生命价值观。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尊重每个生命的内在价值,尊重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传统的生命平等观。“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是孟子的不忍;“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这是佛家的不杀生思想;“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是诗人将人类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传统生态文化不否认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向自然获取资源而不得不伤及其他生命,但人类必须有节制地索取。“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人在获取资源的时候必须“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要尊重自然生命的自我修复。不仅如此,人类还得关注代际公平,不能“竭泽而渔”。人类只有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避免自然的报复,“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传统生态文化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对自然资源的有限开采以及对代际公平的关注,都应该成为当下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态道德教育在方法上要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情景交融”。真实的世界是最佳的道德教育场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暮春三月、泗水河畔,孔子带着弟子品味大自然山水的品质,畅谈人生理想。朱熹提出通过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与人类共通的品格,从而爱上大自然:“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都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产生的情感体验,得出的人生感悟。传统生态文化看重人对自然的洞察力,强调“情”与“景”的交融,提倡通过接触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以触动人的心灵。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引导生活的建构。当下的生态道德教育,要提供接触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从而建构尊重、爱惜自然的道德品格,践行生态行为,过一种生态的生活。人的道德价值观作为高级的心理素质一直很难评价,生态道德教育同样如此。将真实的大自然场景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生态实践能力,从而通过外显的、可观察的生态行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来作出评价和判断。

  (作者单位分别为南京晓庄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学习问答》】如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会系统形成生动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为推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着重掌握“八个明确”的丰富内涵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

  •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亮点解读

    近日,中共中央颁发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第一部由党中央制定的关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党内法规。亮点一: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的办学遵循【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在宪法修改中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进统一战线性质

  • 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落实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准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基本要义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学习问答》】如何在实现宏伟蓝图中贡献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面对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访谈

文献

  • 土地纠纷与过失杀人

    1785年,广东省东莞县的陈文友失去了已耕作了30年的佃租土地,原因是田主收了黄某更多的土地租用金。陈文友因此与黄某打了起来如果把这起案件仅仅作为家庭悲剧,那么这起案件并不具有典型意义。但是如果有数百起类似因土地产权“转移”引起的暴力事件

  • 初心不负映日月 丹心碧血铸忠魂

    我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我的财产由你继承。——这是临刑前王步文写给妻子方启坤绝笔信的全部内容。王步文,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安徽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31年,年仅33岁的王步文在安庆英勇就义。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