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绘牡丹”,李渔选择“多买胭脂”-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同样“绘牡丹”,李渔选择“多买胭脂”

钟明奇
2019-06-18 09:45:42  来源:解放日报

        真正伟大的作家,总能找到恰当表达自己思想的创作方式;生活困顿,更不意味着在创作中必须媚俗。可惜,历史无法假设,李渔没能像汤显祖那样“绘牡丹”,无疑是一个重大遗憾
        明末清初戏剧作家李渔(公元1611年至1680年)有系统的戏剧创作理论、丰富的指导戏剧演出经验,也不乏深刻的批判社会思想。加上经历过明清易代的重大世变,无疑是最有希望登上我国古代戏剧创作高峰的作家之一。

        但究其实际,李渔创作的《笠翁十种曲》,固然不能说没有特色,却并未在古代戏剧史上留下特别辉煌的印记。《笠翁十种曲》,最著名的莫如《风筝误》,于喜剧艺术多有贡献,但于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的揭示,至多算得上是“高原”之作。其他一些作品,恐怕连“高原”都不是,只能称之为“丘陵”。

        从总体上看,《笠翁十种曲》思想内容有失丰厚,也缺乏宏大的艺术气象,与《窦娥冤》《牡丹亭》《长生殿》与《桃花扇》等古代戏剧史上的“高峰”之作,实难相提并论。

        有奇事,方有奇文

        李渔的《闲情偶寄·词曲部》,是我国古代戏剧理论史上的集大成之作。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也是一部有着中华民族显著特色的戏剧理论著作。

        李渔对戏剧创作之题材选取、结构艺术、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特质及声音曲律等,无不得其三味,皆有精辟论述。例如,他一反既往的“填词首重音律”,而“独先结构”。这里的“结构”,不只是指戏剧作品的结构布局,更是一种宏观的艺术运思,包括创作题材选择、创作“主脑”确定等。

        因此,他明确提出:“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者也。”这种戏剧创作思想,对戏剧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至为精湛的文学创作思想,对一切文学创作都有重大指导价值。

        李渔有着十分丰富的指导戏剧演出经验。《闲情偶寄·演习部》强调,戏剧创作,要为演出着想,笔下要有观众,实即以观众为中心,而不能徒呈词采。另者,戏剧演出特别要讲究对场面冷、热的调控。

        李渔说:“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即使鼓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之声,反能震天动地。”是故戏剧创作不但要合人情,而且要臻于如上令人不能自已、使人惊魂欲绝的境界。此为戏剧创作之上乘,可以让观众觉得确有戏可看。

        李渔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具有深刻、独到、自由的思想与踔厉风发的社会批判精神。李渔所处的时代封建专制盛行,但他决不是思想史上的“凡是派”,并不盲从于一般人顶礼膜拜的圣贤与儒家经典。

        李渔在《读史志愤》一诗中曾写道:“圣贤不无过,至愚亦有慧。”《论唐太宗以弓矢、建屋喻治道》一文更进一步鄙视那些“依傍圣贤,袭取现成字句,到处攻人之短”的腐儒。他还痛陈:“《四书》之文犹不可尽法,况《西厢》之为词曲乎?”

        这些石破天惊之语,彰显了李渔自由、激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惟是之故,李渔在明清易代之际,目睹时艰,直录其事,写下了不少有关时事的诗歌,如《甲申纪乱》《避兵行》《婺城乱后感怀》《薙发二首》等,猛烈抨击清政府在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暴行。

        一个“怕”字,境界全出

        李渔交游广阔,对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可为什么没能创作出让他登上古代戏剧史“高峰”的戏剧作品呢?这自有诸多因素,但最关键的是他勇于批判社会的精神顶梁柱倒了,也就是说他的人格发生了重大蜕变。

        李渔的《意中缘》作于入清后不久,其中诗云:“从今懒听不平事,怕惹闲愁上笔锋。”一个“怕”字,境界全出,表明李渔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低下了头。于是,只想在时代夹缝中苟且地生存、享乐。受此影响,主要创作于清初的戏剧作品,事实上也包括小说作品,基本沦落为李渔谋生的工具,而不能成为真正富于社会批判精神的文学创作。

        在《曲部誓词》中,李渔是这样直言的:“不肖砚田糊口,原非发愤而著书;笔蕊生心,匪托微言以讽世。不过借三寸枯管,为圣天子粉饰太平;揭一片婆心,效老道人木铎里巷。”

        与此同时,李渔没有固定的收入,很希望通过戏剧创作、演出来卖钱,以实现享乐。由此,他热衷于写与当时现实生活关系不甚紧密的戏剧作品,特别是一般人喜欢观赏的男女风情喜剧。有些作品还大肆鼓吹“红颜薄命”,劝诫青年女子做婚恋中的投降派,以利于封建统治。

        例如,传奇《比目鱼》“思借戏场维节义”,终成为古代戏剧史上典型的商人型、帮闲型戏剧产品,而不是有着远大政治情怀的士人型作品。

        毫无疑问,入清后李渔人格蜕变所造成的这种定位,决定了他的戏剧创作必然要规避时代与社会的重大问题。而一个自觉回避时代与社会重大问题的作家,不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文学家。

        纵观世界文学史,真正伟大的文学家无不站在时代前沿,在作品中深刻表达时代与人民的心声,并在艺术上有独到的创造。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所根据的不过是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却能点铁成金,为“情”作使,勇敢地触及时代重大问题,热情讴歌“情至”,深情呼唤热烈、美丽、自由之情爱,成为那个时代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最强音。

        加之汤显祖非凡的艺术创造,塑造出杜丽娘那样真情、纯美,崇尚独立、自由的典型人物形象,最终让《牡丹亭》成为古代戏剧史上的“高峰”之作。

        李渔的戏剧作品固然不能说一点也没有反映社会问题、人民的心声,但整体上时代的气息非常微弱。套用李渔自己的话来说,他的戏剧创作因为“命题不佳”,即不触及时代与社会的重大问题,因而终不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

        “有是格,便有是调”

        李渔人格的蜕变与戏剧创作的此种定位,也影响到艺术上的成就。

        因为总是想着使戏剧作品得到市场喜欢,以便能更好地卖钱,因此李渔竭力讨好读者与观众。他认定世人更喜欢喜剧,故主张“从时好”“从时尚”。

        实事求是地讲,戏剧创作追求喜剧风格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李渔将这种追求推到极致,鼓吹“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其戏剧作品几成卖笑、取乐的商品与工具。

        李渔坦言:“弟则巴人下里,是其本色,非止调不能高,即使能高,亦忧寡和,所谓‘多买胭脂绘牡丹’也。”这样说,固然有主张戏剧创作通俗性的一面,然其要旨实在媚俗。

        简言之,李渔在戏剧创作中过于追求新奇与巧合,带来了诸多败笔。这里不妨以涉及明清易代重大世变的《巧团圆》为例。《中国戏剧发展史》对此有甚为精粹的论述:“即使像《巧团圆》这样以战争离乱为背景的剧作,也没有半缕伤感哀痛之思,而充满了意外的喜剧情节,一桩桩的喜出望外相连,一直走向最后的阖家团圆。”这不仅有违生活真实,也背离了艺术真实。

        同时,李渔因为醉心于编新奇、巧合的故事,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他戏剧作品中的人物,无法成为其在《闲情偶寄》中所热切主张的“说一人,肖一人”,而基本沦为故事情节发展需要的道具,因此多有失真。

        没有成功的人物形象,李渔的诸多戏剧创作自难以真正站立起来。由此,李渔创作的戏剧作品大多只是艺术仿真罢了。

        客观地说,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环境并不比李渔时代好多少。如果曹雪芹没有“堪与刀颖交寒光”的如铁诗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他决不可能借“大旨谈情”,创作出对封建社会进行全面批判的伟大小说《红楼梦》。

        清政府文网严密,并不意味着那个时代的作家人格都必须蜕变。真正伟大的作家,总能找到恰当表达自己思想的创作方式;生活困顿,更不意味着在创作中必须媚俗。

        李贽曾深刻地指出,世未有其人不能卓立而能文章垂不朽者,“有是格,便有是调”。倘若李渔的人格一如入清前那般挺立,那他的戏剧创作格调就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就完全有望创作出古代戏剧史上的“高峰”之作。可惜,历史无法假设,李渔没能像汤显祖那样“绘牡丹”、开拓戏剧创作的新境界,无疑是一个重大遗憾。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浅谈构建基层班组文化的创新实践

    作为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的细胞,基层班组经过企业文化的长期培养和熏陶,班组成员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构成了企业文化体系的“细胞文化”——班组文化。采取措施抓好班组文化建设工作,使其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对于筑牢企业文化基础,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 不忘初心使命 竭诚服务职工

    要驰而不息抓好工会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和务实干事之风,进一步健全完善与职工结对子同劳动、代表联络、提案办理、工作评议等常态化联系职工群众制度,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职工群众工作,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创新发展

    新时代对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深悟透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和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开创新时代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新局面。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奋力谱写湖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篇章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要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新时代。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