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变与不变-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中国画的变与不变

丛众华 王永涛
2019-07-19 08:03:45  来源:学习时报

  “变”增添了中国画无数丰富的内容,“不变”维系了中国画发展中的血脉和基因。历代优秀画家一直在“变”与“不变”中成就中国画“变易人间阅沧海,不变民族性特殊”的独具个性,使这门艺术历久弥新。可见,中国画“变中不变”的民族本色是发展中国画的核心,也是传承民族文脉的根本,中国画在“变”与“不变”中谱写时代新风。

  “变”是中国画的发展、进步,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面向时代、面向生活。首先,让“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清代画家石涛的一句名言,有三方面的内涵。其一,所谓“笔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画正是有了中国之“笔墨”,所以才形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其二,所谓“随时代”,是对中国画发展问题提出的原则与标准,即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的气息与风貌,否则将使中国画的发展失去新意,乃至停滞。其三,笔墨既是物质,又是工具,它只有通过与艺术家的艺术思维相结合,才能使其产生中国画独有的艺术性与神秘性,从而使中国画拥有应有的艺术魅力,表现出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因此,面对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的问题,画家应当从理性上认识,而不能单从表面与形式上理解。比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画、题跋、印刻、诗书4种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才能延伸中国画的文化外延。“笔墨”随时代而变化,人们才能创造出富有现实感的艺术作品,才能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其次,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正如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和”就是学习和吸收,但最终要“不同”。“和而不同”者兴,“同而不和”者亡。“和而不同”就是通过互相学习后,求大异存小同,这就要求创作者要有广博的学识。“同而不和”就是完全照搬,完全相同,存大同求小异,“和而不同”要求创作者要有独立的艺术观而不随波逐流。在这一方面,老一辈艺术家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不论是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还是张大千的“泼彩”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新径。在他们的绘画中,既有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审美,又有立足中国画传统的核心要义进行的创新转化,最终于笔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气象。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融会创新,恰恰建立在极其深厚的传统功底之上,此意学者当识之。

  “不变”是要守住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不能变。中国画自身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对一些重要的艺术因素和关系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和理解,成为其承变进程中始终不变的特有基因。这特有的基因就是无论时代如何嬗变、发展如何跌宕,贯穿其中的是绵延不绝的文心文脉,这是中国画自始至终的持守与自觉。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空间观念和笔墨问题是中国画的本质要素。“以大观小”是中国式的独特的空间思维智慧,“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指出:“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法。而这种观照法表现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传统山水时空是画家用笔墨组合的、主观化的时空。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境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祖国山河立传”离不开真实二字,创作者用手中的笔墨把祖国大好河山表现出来,写山河之形。同时,把创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山水画中,意境如诗,生趣盎然,传山河之神。画山就像画人,各山有各山的地貌和神韵,黄山、泰山各有不同,要充满对山水的感情、对生活的激情,不能随意乱涂抹,形之不存,神之安附?因而,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互制互动,构成中国画民族审美特质的核心支柱。比如,李可染《万山红遍》的屋宇、树木、湖泊、瀑布等多以正面示人,以浮雕式手法处理景物和空间的层叠关系。远山层叠拱卫主峰,意指“万山”;红叶林与山体红色映衬,此为“层林尽染”,两者呼应,从而达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表达。所以,“写”偏于客观、写实,“意”则偏于主观、写意,二者之间和谐互生,才能达到中国画的至高境界。齐白石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对中国画独立美学体系的绝佳理解。

  民族绘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光辉和文化灵魂。作为民族绘画的中国画,要体现正确的文化立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在“变”与“不变”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蓬勃、正大、刚健、醇雅”的精神追求,展现新时代的审美风范。中国画的“变”与“不变”,包含着对艺术传统的回望,也包含着对中华美学的回溯,更包含着对当代审美的追求,在推动着中国画向前发展的同时,又保持着中国画特有的轨迹、精神和面貌,以民族艺术体现应有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来说,就是要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好,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 大时代工运中的艰难抉择

    红色历史题材写作难度大,出新不易。《国脉:谁寄锦书来》把历史背景推到上个世纪初,大革命失败后的大上海。从这里开始,通过一群邮电工人出身的热血青年的人生故事,展开了大上海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了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时代大变革中的命运和斗争精神。

  • 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考

    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工作,对于推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价值指向,“身入”更要“心至”的方法要求,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问题的问题意识,为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努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提出了“六个力量”的定位: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