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世界史学科的回顾与展望-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新中国70年世界史学科的回顾与展望

徐蓝
2019-08-26 08:48:28  来源:光明日报

由武寅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的8卷本《世界历史》。资料图片

  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发端于19世纪中叶,而其真正的创立与发展,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70年。自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到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图强,以及他们编撰的《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俄彼得变政记》《斯巴达小志》等,可视为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以梁启超、严复、陈衡哲、何炳松、陈翰笙、周谷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革命与战争的动荡年代,尽其最大努力,翻译和介绍了一些西方世界史学著作,编写了一些世界史教材,对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不过,总体来说,这些前辈学者的工作极为有限,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等所谓“西洋史”的领域,对其他各大洲、各国的历史几乎没有涉及,即使对西欧、北美的研究也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1.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创立、奠基期(1949-1978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世界史学科也正式创立,初期主要受到苏联影响。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首先,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建立了世界史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设立了世界历史专业,中国科学院设立了世界历史研究所,这些教学与研究机构成为世界史学科发展的重要基地。在这里,集聚了一批致力于世界史研究的学者,培养并形成了我国第一批世界史专业队伍。与此同时,由于国家规定中小学生都要学习一些世界史的知识,高等师范院校的世界史学科也获得了教学相长的发展。另外,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成立的拉丁美洲研究所、苏联研究所(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今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初为伊斯兰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等,尽管当时主要服务于外交工作,但也为这些区域历史的研究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其次,初步建立了我国自己的世界史学术体系。历史学既有“贯通”“综合”的内在要求,又有学科细分、分科治学的现代学术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也遵循着这两条路径发展。

  其一是构建世界通史体系,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进行建构与描述,其代表便是周一良和吴于廑主持的、举全国世界史研究力量通力合作编写的新中国第一部综合性4卷本《世界通史》(包括配套的4卷资料集)。这套教材,以苏联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解读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把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排列起来,以阶级斗争为纲,以人民群众为主角,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经纬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从人类起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这部教材不仅体现了当时的中国学者对世界史的认识和研究水平,也体现了他们力图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与研究,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史学术体系的真诚和努力。因此,尽管它受到苏联13卷本《世界通史》的影响,在世界通史的体系方面没能有更多的创造和突破,但仍然是我国世界通史的奠基之作,成为高校通行的世界史教材,至今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其二是在断代史、地区史、国别史、专题史、史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有所建树。例如,童书业、吴于廑、郭圣铭、林志纯(日知)、耿淡如、刘启戈、蒋湘泽、王荣堂、孙秉莹、戚国淦、丁则民、罗荣渠、齐世荣等先生对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和西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雷海宗、阎宗临、蒋孟引、辜燮高、沈炼之、张芝联、吴廷璆、齐思和、刘绪贻、黄绍湘、杨生茂、刘祚昌、邓蜀生、纳忠、王绳祖等先生对欧洲史,对英国、法国、日本、美国、埃及等国别史和国际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王辑五、何肇发、朱杰勤、陈翰笙、季羡林、周一良、杨人楩、丁则良等先生对亚洲史、东南亚史、中外关系史、非洲史、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我国世界史研究的基石,培养了一代年轻的学人。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以及“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分期”等问题上所进行的学术争论和理论探讨,也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另外,1971-1978年由十几家出版社陆续翻译出版的200多册国别史或地区史,一些世界名著、名人传记和回忆录等,以及《外国历史小丛书》(吴晗主编的通俗外国史知识读物,“文革”后由陈翰笙主编)也为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打下了最初的资料和知识基础。

  诚然,由于这一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的世界史研究不仅基本拒绝和排斥西方史学,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也极其有限;同时亦由于原始资料严重匮乏、研究条件简陋以及外国语言文字基础薄弱,我国世界史还存在大量研究领域的空白。

1 2 3 共3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让职工成为工会工作的“主角”

    工会工作必须围绕职工群众“需不需要、参不参与、满不满意”展开,让职工群众参与到工会工作的策划、设计、安排和评价的全过程,工会工作及工会活动才能受到职工欢迎,得到职工肯定。

  • 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

    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重点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 知识服务助力“智慧工会” 探索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新路径

    打造“网络工会”“智慧工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工会出版工作应结合“智慧工会”理念,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和服务职工群众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提供有力支持。

  • 刻苦奋进 砥砺前行 争当建设新时代的主人翁

    工会组织经常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做好物质服务、生活服务的同时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和文化服务,使工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 “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知心人、贴心人。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