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催生教育新生态-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人工智能将催生教育新生态

王燕媚 崔英锦
2019-11-07 10:59: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活跃的变革性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还会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形势下,教育应该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探索人才培养新规律,以提供更好的教育。

  介入人工智能这种新的因素后,教育生态会发生什么变化?生态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语Oikos,指“住所”或“栖息地”,也可以理解为“环境”。后来通常指生物的生存状态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生态指教育的结构系统,包含教育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教育生态的产出及场域就是教育,其运行过程有特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整的教育生态是教育人、外部环境之间关系运动的总和。面对新的时代特征,教育势必要根据社会环境的新情况、新变化重构新生态。

  但面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有些人“看不见”,有些人“看不懂”,造成技术的“不用”“误用”“滥用”,教育生态面临巨大挑战。过去,因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培养生产者和劳动者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当人工智能把许多人从工作中解放出来,工作对人的创造性和专业性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的时代将成为过去,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的教育体系也面临着挑战,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将不能满足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传统教育中,考试成绩和录取率被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学习资源主要来自书本、教材,教师角色一直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师、教材”育人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新生态的重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早转变观念,我们就越能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在构建未来教育生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认识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并且理性对待其中的利弊。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教育形式和类型的多样化,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并不局限于培养人工智能专门人才,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社会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影响就业前景、冲击社会伦理等,但不能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弊端无限放大,以此作为拒绝变革的理由。人工智能考验着传统教育模式、考验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冲击着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做好技术变革的准备。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编程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的基础是学习。就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而言,让机器独立地像专家一样高效学习还难以实现,必须人机结合。互联网支持下、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有可能成为学习的常态,这也是“互联网+教育”的目标之一。人机共生智能化学习系统、模式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索的前沿问题。

  鉴于这样的学习理念,教学环境将不再囿于传统教室,将拓展出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与空间。在这种智能化、泛在化的学习环境中,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成为现实。数字化学习资源将打破学科壁垒,基于学习者行为数据分析进行精准推送,智能机器人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以“学”定“教”,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传统课堂的讲授法将逐渐被问题导向式学习所取代。教师将成为问题呈现者、资源提供者、个性化评价者和心理成长的培育者,拥有新的角色定位。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更人文、更多元、更开放。

  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国家的统筹规划、科技团体的支持协作、公共服务部门的适应性调整。国家自上而下推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加快智能校园建设,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形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环境。科技团体研发全面高效的教育分析系统,推出定制化服务。公共服务部门加快对社会大众的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并针对人工智能教育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前干预和控制,保障教育新生态的良性循环。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启航,“加速前进”的人工智能会成为新一轮教育革命的重要推动力。人类与机器,在未来可能会分工协作、相伴同行。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重构教育新生态,让未来的教育更加适应社会需要,更加适应新的环境下人才成长、培养规律。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工匠精神的内涵,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既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70年就业工作的主要经验浅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就业总量保持了持续性的增加,就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失业率总体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选择依然必须从劳动力数量庞大、就业压力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 在“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中彰显工会作为

    山东省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省委新旧动能转换等八大发展战略实施,动员组织全省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强大力量。

  •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发展的共性特点

    世界各国对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计,包括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程序和规则不尽相同。这种制度及机制上的区别与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阶段、法制建设水平、工人阶级力量的大小等都有着紧密联系。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