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0年澳门高等教育大发展-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回归20年澳门高等教育大发展

宋永华
2019-12-16 13:28: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澳门的现代高等教育,起步于1981年第一所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高等学府私立东亚大学,这是澳门开埠400年来的第一所现代大学,其后于1991年更名为澳门大学并发展至今。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家和澳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大背景下,在国家、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澳门高等教育翻开了全新的发展篇章,贡献了“一国两制”实践探索的丰硕成果。

  回归20年:澳门高等教育发展成效显著

  自回归以来,澳门积极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国家和澳门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质和量的需求,也引出了众多具有宏观意义的重大科研和学术问题,要求澳门高等院校不断探索发展新方向和新模式,这是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同时特区政府加大力度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透过明确“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施政方针,逐年增加对高等教育的预算投入,令澳门高等教育获得了配套政策和财政资源的双重保障,这是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外在驱动。值得强调的是,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其制度优势是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优势。在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内外驱动实现充分合力之下,回归20年来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规模持续扩展,多元体系形成

  回归20年,是澳门高等教育发展最快速的一个时期。澳门已经形成了公私立院校协同发展、教学与研究齐头并进、全面和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澳门共有10所高校,不仅文理兼备、性质多元,也各具特色、各展所长。从规模上看,首先学生人数明显增加,澳门高校注册学生人数在2018-2019学年已经超过34000,比回归初期人数增长了三倍。其次师资队伍逐步壮大,回归初期澳门高校教研人员仅约800人,而2018—2019学年教研人员已近3000人。澳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999年仅为28.9%,2018年已经升至85.3%,充分表明澳门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而澳门2018年就业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占比36.4%,1999年该数字仅为11.4%。可见,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为本地输出了具数量、有质量的人才,持续为澳门整体经济社会提供优质的发展动力。

  (二)制度持续完善,条件不断优化

  回归以来,澳门高等教育发展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当属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的建设和启用。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的决定》。201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主持澳门大学新校园启用仪式,而澳大也于2014年正式迁入新校区,与此同时原澳大校园被分配给其他高校使用,为其增加教学空间,更好地提升办学质量。这既是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典范,也是国家和特区政府全力支持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此外,特区政府从提升教育水平、加强院校管治水平、加大院校办学自主性、强化师资队伍、加大资源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有关法律,2017年澳门《高等教育制度》(新高教法)获正式通过,标志着澳门高等教育发展迈向新的阶段。

  (三)水平实现提升,影响逐步扩大

  澳门高等教育20年的发展更主要体现在质量和水平上。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回归以来,澳门高等院校从全球引进了不同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对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显著带动作用,不仅提升了大学教学水平,同时产生了一批兼具质量和影响力的学术科研成果。二是科研平台搭建。近年来在国家支持下,澳门高校科研发展一日千里,现有中医药、微电子、智慧城市物联网、月球与行星科学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稳步发展,为澳门未来支持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大学对外发展。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澳门高校非本地学生持续增加,人才培养规模和成效不断提升。此外,不同高校通过实行各自国际化发展战略,持续拓宽对外合作网络,尤其与葡语系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开展多方面交流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师生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成果。

  回归20年:澳门大学的参与、贡献和进步

  作为澳门第一所中国人创办的大学、第一所公立大学,现唯一的综合性公立大学,澳门大学一直在澳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担当重要角色。从东亚大学转型,到澳门回归,再到横琴新校区启用,澳大的成长和进步始终伴随着澳门特区和国家的发展。可以说,澳大在澳门回归后,真正走上了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并在中央和特区政府支持下,透过服务澳门、融入国家、走向世界,不断实现自我提升,迈向卓越。

  (一)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澳大已接轨国际教育发展模式,实行全人教育理念,践行由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研习教育和社群教育结合而成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全面推行住宿式书院制。此外,澳大重视发挥人才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近年推出以培养高端人才为目标的“澳门大学濠江人才计划”,其中“澳大濠江学者”项目更是专门培养本澳青年学者的计划。澳大至今已培养超过35000名学生,涵盖法律人才、中小幼教师、旅游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领域,包括大多数澳门的司法官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更有澳大国际校友回国后担任部长、法官等要职。

  (二)科研实力稳步提高

  在国家和特区政府支持下,澳大近年科研资源支出不断提高,不仅建有三间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按大湾区发展所需,明确精准医疗、先进材料和区域海洋研究三个新兴科研领域,建立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认知与脑科学三个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打造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澳门研究中心和亚太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三个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形成了“四个三”的研究布局。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澳大以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立足澳门的社会研究、中葡文化法律的互动、中西多元文化的交流为重点,建设汇聚了众多文教单位的“崇文楼”,为促进澳门成为大湾区以至全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扮演先锋角色。

  (三)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

  澳大一直积极拓展对外合作网络。在内地方面,澳大近年战略重点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开展更贴合地区发展所需、更有效的合作计划,包括联合培养、合作研究、学生交流等;在国际方面,澳大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力配合澳门建设“一个平台”的发展定位,持续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招生,以葡语系、英语系国家为重点战略合作对象。现在澳大与全球32个国家超过230所高校紧密合作,推广落实不同类型的交流计划。

  未来的视角:坚守使命、顺应潮流、引领未来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澳门高校提出了“培养更多爱国爱澳人才,创造更多科研成果,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期望和指示。要求澳门高等教育面向未来,必须体现“坚守使命、顺应潮流、引领未来”的核心内涵。

  大学的发展必须聚焦核心使命——培养优秀人才,创造思想成果和技术成果,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澳门高等院校在追求发展目标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以为澳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根本,聚焦澳门和国家发展所需,依托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发挥“一国两制”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拓展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澳门高等教育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澳门高等教育既要助力澳门在大湾区发挥核心城市和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的作用,也要助力澳门落实自身发展定位,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其中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大湾区建设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的创新发展区域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更是港澳可以发挥优势的重点方向。

  未来,高等教育应在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中发挥更具前瞻性、更前沿的引领作用。澳门大学作为澳门唯一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在未来必须主动抓紧机遇、发挥优势,积极担当起引领推动大湾区西岸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使命和责任,并通过参与共建大湾区实现自身的发展。第一,要充分结合澳门制度优势和澳大的国际化发展优势,助力大湾区国际化人才开发,推动实现人才集聚,为大湾区发展提供人才动力;第二,要聚焦前沿和地区发展重点,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尤其要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第三,要充分利用开放互通的区域创新体系,探索推动合作办学新模式,致力为大湾区西岸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十年风雨兼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中国正以一个大国的姿态,昂首挺立在时代潮头,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澳门回归20年,正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而国家也永远是澳门发展最坚强的后盾。澳门高等教育20年来的成就,鲜活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未来,澳门大学将从“立足澳门、融入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需求出发,在打造卓越大学的过程中坚持“出人才、出思想、出成果”,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在国家未来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系澳门大学校长)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绩效评估创新促百年劳动竞赛重现蓬勃生机

    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劳动竞赛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于劳动竞赛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精神。而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各条经济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技术工匠,则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人们纷纷效仿的榜样。

  • 推动“双创”活动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在继续向前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既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导致的制度环境不佳问题,也有政策体系不完善、精准扶持不到位问题,还有创业质量不高、创业创新衔接不够等问题。

  • 发挥工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 更好发挥工会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会议的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