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文教

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

胡家俊
2020-06-23 10:28:43  来源:安徽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实践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一样,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同时实践教育还是验证教育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把标尺。所谓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中学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以开展与学生专业发展和成才成长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社会服务等各种实践活动为途径,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和新型育人方式。实践教育具有动态和开放性特点,始终紧跟时代潮流,扎根中国大地,使教育充满了源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生命活力。加强高校实践育人,首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青年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实现人生的价值,锻造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青年学生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真才实学,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是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已发生改变,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育人,成为高校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实践育人在高校得到进一步重视,教学比重有所增加,取得很大成绩且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实践育人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存在形式化、功利化明显倾向,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实践”与“育人”融合不够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快补齐实践教育的短板,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载体。

  建立常态化机制。建立引导机制,把实践育人纳入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学分,推动实践育人全面开展。完善评价机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实践育人专职教师在工作量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优先倾斜,对优秀实践教育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健全保障机制,把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专项经费保障范畴,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打造综合性平台。凝聚社会合力,发挥高校的科教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建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通过和地方签署共建协议,精心建设一批机制完善、效果突出的实践教育基地,使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学生技能训练、就业创业和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更好地践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

  探索多元化模式。坚持价值引领,把立德树人贯穿到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等各方面各环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强化问题导向,针对青年学生思维活跃但辨析力弱、可塑性强但可控性差等特点,精心制定实践育人年度计划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解国情社情,涵养家国情怀。创新组织形式,加强实践项目管理,构建从立项、认证,到考核、激励,再到与分享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探索主题型、教学型、环境型、智库型等实践育人模式。

  建设专业性队伍。强化师资力量,把实践育人师资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规划,选拔培养专职教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校外挂职锻炼。探索特聘制度,采取校内遴选或从校地合作单位、校企实践基地聘用等方式,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的深度融合,通过成立联合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内容和目标上的高度统一、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贯通。

  实现三个“创”目标。培育创新思维,青年学生通过实践教育能充分体验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以及不同角色的身份变换,不断拓宽视野,能大大激发其创新思维。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实习实训、创业指导、创新大赛、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创业基金等实践环节和激励引导,青年学生更容易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实践,有效促进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激发创造活力,依托实践育人平台,瞄准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以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换。(作者单位:黄山学院)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