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华传统美德鲜明时代价值-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文教

彰显中华传统美德鲜明时代价值

郑小九
2020-08-15 13:48: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者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永恒的文化魅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所在。在新时代,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才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道德领域呈现健康向上的新气象。人们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积极性、自觉性不断提升,中华传统美德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永恒的文化魅力。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精神包括仁爱、为公、自强、诚信、和谐等方面。仁爱是中华民族极为显著的伦理精神,是要守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底线,追求“立人达人”“博施济众”的道德境界。为公就是强调整体利益对个人利益的重要性、优先性,倡导“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推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强是一种强烈的入世精神、责任意识,是勇于担当重任、顽强奋斗的人生姿态。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事、国家政治治理的根本,要求人们做到真实无妄、言行一致。和谐是中华传统美德中非常独特的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国与国的关系上追求协和万邦、天下一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中华传统美德能够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仁爱美德的传承会引领人们上善、向上,让全社会充满浓浓的爱意,有助于化解因极端个人主义而导致的自私和冷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高扬弘毅美德有助于人们树立勇于担当、负重前行、艰苦奋斗、永远奋斗的理念。传统诚信美德强调个人诚信,而个人诚信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诚信社会、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家庭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中华传统美德能够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提供文化支持。仁爱美德的继承和弘扬有助于共产党人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天下为公”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相通的,为公品德的传承有助于领导干部追求坦荡无私、舍己为公的境界,甘当人民群众的公仆。

  三是中华传统美德能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价值依托。“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助于打破“文明冲突论”,引导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求同存异、尊重包容、交流互鉴、和谐相处。“立人达人”的思想对于摒弃“零和思维”、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有非常深刻的启发。

  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中华传统美德的基因更深地植入人心,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文化滋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中华传统美德要有礼敬自豪的态度。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美德是知识的海洋、文化的宝藏,是中国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我们对中华传统美德应当有礼敬自豪的态度,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姿态。

  二是对中华传统美德要全面挖掘、精心阐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优秀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在大力挖掘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弘扬好其中超越时空、具有不朽价值的内容。

  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要强化和创新。在家庭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传承好中华孝道。在学校教育相关课程中要突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在大学开设中华传统美德类公共选修课。媒体要自觉、积极、富有创意地开设宣传中华传统美德的栏目、节目。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经常性、系列性的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展览。要研究制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礼仪规范,引导人们形成重礼节、讲礼貌的风尚。

  四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要做到落实落细落小。《礼记·大学》中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在每个公民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具体实践中,体现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展现新时代“礼仪之邦”的形象。

  (作者系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王铉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为工会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主动走向社会,融入党政大局,体现工会特色,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能听到工会的声音和主张,是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一环。

  • 疫情对部分群体就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稳就业、保就业的前提是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只有阻止经济衰退,重启企业活动,才能稳定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 加快建立紧急状态下劳动关系风险分担机制

    劳动关系中双方利益有冲突也有一致,利益冲突更多是表象,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在本质上是共同体,只有企业发展好了,才能够保障员工就业及劳动权益。

  • 法国职业教育的特色

    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层面,大多数国家将职业教育界定为国民义务教育后的、有别于高等教育的继续教育。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