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掘和应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潜在优势-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文教

充分发掘和应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潜在优势

陈贺 赵准胜
2020-09-17 13:42: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指位于农村且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教学点和村小。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非常翔实而具体的工作思路。无论从国家政策出发,还是从现实情况看,挖掘农村小规模学校潜在优势,对于保障村落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及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化”教学利于实施精细化管理

  乡村小规模学校因落后偏远而“小”,难免存在教育的自然人文环境和设施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偏低、教师岗位吸引力缺乏、生源素质竞争力差等情况,但“小”有小的价值。小规模学校可以通过“小班化”教学来强化个别化教学、个性化关注,进行因材施教式的精细化教育和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与留守儿童家长之间保持密切联系。这种因“小”才能充分实施的精细化管理,会在未来长期的小规模学校教育实践中凸显出其优势。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铁岭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留守儿童居多,近年来以“陪伴教育”为理念,充分利用“小而易改”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校很快从“小而弱”迈向“小而美”。该校在操场上设计出多种形状的活动场地,孩子们在圆形的场地上“丢手绢”,在方形的场地里玩“数树怀抱”游戏,在菱形的场地中“摇大绳”“打垛子”,在扇形的场地里做投掷游戏,在环形跑道上溜着钢圈奔跑。正因为规模小,学校的课间活动不仅秩序井然,而且让综合实践课、数学课等从室内走出室外,从书本走向生活。

  天然的劳动课堂利于开发校本课程

  乡村学校有很强的地域情境、乡土特色,有不同的乡土文化基因,可以通过挖掘基于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来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特色发展。基于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不但有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深入探寻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乡村教师、儿童的乡土情怀,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是相对开放的,农村儿童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大自然,这就为农村儿童提供了天然的生产劳动实践课堂。吉林省镇赉县嘎什根乡学校周围都是稻田,学校以“耕读教育”为办学理念,把学校建设成了“春见百花齐放,夏闻蛙蛐鸣叫,秋观鱼儿稻浪,冬赏千里冰霜,应时耕耘田园,四季沐浴书香”的乡村学堂。学校的“农具园”里展示着各种农耕老物件,犁杖、镐、钉耙、锄头等,围墙上绘着一幅幅农耕图;学校的“百花园”里有一块块长方形的菜畦,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各尽所能,经营着他们的“自留地”,体验到春种秋收的甘苦。“耕读教育”实践使乡村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对“灵活”办学利于“联动发展”

  乡村小规模学校不能保证都有“音体美外”教师,本身因为教师少,无法形成教研氛围。因此,无论从学校管理的要求出发,还是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看,小规模学校之间的“同质性困境”便是“联动发展”前提和优势。他们与大规模学校最大的不同在于相对“灵活”,不被已有的经验或成果所囿,在邻近小规模学校之间进行跨校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既符合学校发展要求,又能够满足教师发展需要。自2012年开始,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就有4所村小自发组建了“村小追梦联盟”,他们携手合作寻求发展路径,共同打造研修文化。近两年,“村小追梦联盟”还改变原有的研修方式,把教师共同研修从“线下”转向“线上”,把任务分配式改为自选式,为教师自学互助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微课程,使教师研修活动变得更加丰富。

  当然,也可以尝试实施中心校、村小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充分激活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联动发展”。中心校、村小一体化发展较之以强带弱的集团化办学那种外援式援助,更能切中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困境。自2012年以来,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便开始实施这种中心校、村小一体化管理,进而催生了“串校听课”“联动教研”“片区赛课”等乡域教学活动,还通过聚焦学生需求,打破班级、学科、学校界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体美特长教育,有效推动了中心校与村小一体化发展。在此基础上,2014年该县又出台《创建温馨村级小学指导意见》,对特岗教师和新教师的住宿安排、村小的食堂和菜园子建设等都进行了明确要求,推动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东北乡土文化的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研究”【FHB180618】成果)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