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父子兵——范仲淹与范纯祐-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文教

战场父子兵——范仲淹与范纯祐

崔庆
2020-09-18 11:20:24  来源:学习时报

  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开始持续袭扰宋朝边境,西北局势不断吃紧。1040年,宋军大败于三川口,朝野震惊,范仲淹从越州任中北上,被举荐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张积极防御,以待战机。1041年,宋军在好水川战役中再次失利,范仲淹转任管勾环庆路部署司事兼知庆州,上攻守二策状,试图破解西北危局。战场风云变幻,家国重任如山,良策尤需良将,范仲淹幸有长子范纯祐如影随形。

  以静制动

  范仲淹对于西北边务形势有深刻认识,“西戎居绝漠之外,长河之北,倚远而险,未易可取”。西夏民风彪悍,具备所有游牧民族的传统优势,“风集云散,未尝聚养”,作战机动灵活。比较敌我优劣,范仲淹认为,“国家用攻,则易取其近,而兵势不危”“用守,刚必图其久,而民力不匮”。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屯田戍边是稳中求进之策,须在关键位置加强军事守备。

  西夏骑兵虽强,但非大开大合,而是反复袭扰。在边境地带,西夏筑有金汤、白豹、后桥三处寨堡,楔入宋朝领土,不仅阻断了延州、庆州之间的联系,使宋军前后不能相顾,同时为骑兵提供了稳定的后勤补给,便于实施袭扰之策。范仲淹建议,一方面要重点攻击这些西夏寨堡;另一方面要修筑己方的城寨,“大为城寨,以据其地”“方诸旧寨,必倍其数”。不仅要扩大已有寨堡的规模,还要增加数量,形成环环相扣的防御体系,以静制动,步步为营压缩西夏骑兵的活动空间,此为固本制敌之策。

  虎口涉险

  良策在胸,何处破局?范仲淹首先想到要重筑建于20年前的大顺城。此处与金汤、白豹、后桥针锋相对,能够与西北方向的柔远寨、东北方向的荔原堡形成呼应,切断西夏骑兵的袭扰路线。但在西夏强大骑兵的鼻息之下,大兴土木修筑堡垒谈何容易,须有胆识,更要有担当,谁来承担这项艰巨危险的任务?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范仲淹对长子纯祐委以重任,要策划一次瞒天过海的军事行动。范仲淹生有四子,长子纯祐始终侍奉左右,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范仲淹曾在苏州工作,经兴办教育,学生众多,但不服管教。当时纯祐年仅10岁,在学生中年龄最小,却严守学校规矩,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学风渐渐好转。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纯祐要和父亲同心协力,共同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1042年3月,宋军分批次从庆州出发,行动极为保密,诸将事先不知此行目的地,只知道向东挺进。范纯祐和番将赵明带领精锐前锋先行,范仲淹自领主力紧随其后。当前锋行至大顺城,后军抵达柔远寨,范仲淹突然下令,前军就地驻扎,开足马力修筑大顺城;后军向北高度警戒,防止西夏骑兵突袭。范纯祐率军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形地势,采取“削坡为墙”和“夯土版筑”相结合的方式日夜赶工。仅仅10天,在二将川河与铁匠沟水交汇处南侧山梁之上,全新的大顺城巍然矗立,居高而下,“百万雄师,莫可以前”,成为前沿坚实的战略支撑点。

  不动如山

  宋军修筑大顺城,无疑是爆炸性消息,西夏发现之后,立即派遣三万骑兵来攻,准备在坚城未起之际,一举除去心腹之患。然而范仲淹对此早有防备,集结本部主力,在大顺城外围摆下堂堂之阵,严阵以待。西夏军无机可乘,在交兵之际佯装溃败而走,试图引诱宋军主力远离大顺城。面对大好“胜局”,范仲淹保持了清醒头脑,节制诸部,急令不可追击,以防敌军设伏。事后证明,范仲淹的担心不虚,西夏军果然设有埋伏,但没有得逞,只能悻悻退去,“以重兵戍金汤、白豹两城”,龟缩回己方据点。

  大顺城完工之后,很快发挥出更大作用,一是自通经脉,宋朝西北的延、庆两州连成一体,诸部兵马可以相互支援;二是震慑西夏,其有生力量被牵制在白豹、金汤诸城;三是断敌袭扰,大顺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西夏不能再无所顾忌南下侵犯宋境。此后,在范仲淹的推动下,宋军在西北屯田戍边、修筑寨堡,极大地限制了西夏骑兵,攻守之势相易。1043年正月,西夏主动提出议和要求,宋、夏于次年4月达成和平协议,西北局势恢复平静。

  修筑大顺城虽然风险极大,但却是扭转西北局势的关键。范仲淹、范纯祐父子上阵,父不以子忧,子不以事惧,父子坚兵浑然一体,共成军国大事。据说范仲淹登临大顺城,感慨万千,写下名篇《渔家傲·秋思》,“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雄浑苍凉难掩壮志豪情,父子同心、将士用命,共守国泰民安。

  范氏家风,后世称颂。范纯祐天资聪慧,“方十岁,能读诸书”“为文章,籍籍有称”,誉之神童,已不为过。然而,纯祐不慕功名,“不应科第”,陪伴父亲左右,以安诸弟之心。范仲淹曾评价诸子,纯仁得其志,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纯祐未有评语,实得其孝。百善孝为先,有子如此,父可大慰平生。父子同行,世间至乐。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艾思奇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贡献

    艾思奇很像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为暮霭沉沉的旧中国盗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天火”。

  • 竭忠尽智 执着探索

    今年8月30日,是张闻天同志诞辰120周年。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不可能”是如何变成“可能”的

    串起一个个“大事件”以及“小细节”,可以更真切地感触到新中国71年的峥嵘岁月,可以看到几代中国人是如何用汗水、智慧乃至鲜血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