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中拉论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的风景线
吴白乙
//www.workercn.cn2015-02-02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2015年1月8日至9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简称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3个重要成果文件,明确双方在13个重要领域优先推进的合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中拉论坛的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全面合作的新起点、新平台,而且标志着我国实现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方位覆盖,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一

  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并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在巴西利亚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集体会见时,他首次提出要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即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在此次会见中,中拉还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仅仅时隔半年,在双方不懈努力下中拉论坛就从构想变为现实。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将这一新生事物比作“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苗”,而近年来中国和拉美共同发展的深厚基础无疑为它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不断增强的中国国力助推中拉关系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虽然多数拉美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中拉交往并不密切,1989年双边贸易额还不到30亿美元。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始全面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同时也成为拉美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无论是为了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还是从国家经济安全和投资多元化需要出发,中国产品、资金、技术和人员大规模地走向拉美都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也从对华合作中获得了成长机遇。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测算,在2004年至2013年中拉贸易“黄金十年”期间,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拉动拉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潜力巨大的拉美与中国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拉美地域辽阔,其可耕地面积占全球的1/3,拥有近6亿人口和5.8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其农牧业生产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拥有现代工业所需最基本的20多种矿物资源的绝大部分,能源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许多拉美国家产业结构不尽完备,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在制度创新、技术研发、融资便利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则需要在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之下寻找新的发展动力,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全方位合作,“培育全球大市场,完善全球价值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进而带动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因此,中拉合作具有高度互补性和可持续性。

  中拉论坛可以开创“南南合作”的新局面。中拉同属发展中经济体,均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反对强权政治和外来干涉。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双方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具有一致诉求,在国际多边场合已形成各类经常性磋商机制。此外,中国的发展经验、外交理念对拉美国家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大多数拉美国家赞赏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原则立场和在全球治理等问题上率先垂范的积极作用,日益重视对华合作带来的多重机遇。

  二

  正如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高度评价的那样,中拉论坛正在创造历史,“拉丁美洲作为一个整体同中国的首次握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的拉中关系,乃至世界格局”。概括起来,中拉论坛所构建的整体合作新平台主要体现了6个显著特征:合作对象的整体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快速发展,双方经贸合作成就斐然,高层交往、教育和文化交流、技术转移和社会互动快速增加,中拉建立复合型多边合作关系的基础日趋成熟。中拉双方均需要在更大范围和规模上加强各领域、各层次的密切交往,并为之确立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中拉论坛首次部长级会议通过的3个成果文件,充分体现了中拉双方积极把握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争取早期收获的强烈意愿,达到了中拉整体合作“开好局、布好棋、迈好步”的预期目的。

  合作性质的互利性。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集中了33个发展中国家,其规模、水平、能力和优势各有不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同时在资源禀赋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存在短板。中拉整体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将各自的发展互补性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空间加以统筹运作,从而实现双方分享合作优势、共享合作成果的“1加1大于2”的效果。

  合作主体的平等性。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中拉论坛这个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各方应该坚持友好协商、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在本次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领导人一再强调,中拉之间具有相同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发展价值观,平等协商是中拉合作有别于旧的合作机制的最重要特色。

  合作目标的一致性。中拉论坛从开启之时就秉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力求在“33+1”的整体合作框架内充分考虑相关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照顾彼此舒适度,最大程度地兼顾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体的利益。本次会议的成果基本体现了上述目标和思路,形成了各方的平等和广泛参与,因而赢得与会各方的一致肯定。

  合作内容的全面性。《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明确提出,除了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驱动力,重点推进双方在能矿、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创新产业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经济合作外,还对政治和安全、国际事务、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整体合作做出规划。在中拉论坛的框架之下,双方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以及包括教育、文化、人文、智库和媒体的分论坛机制将逐步建立起来,气候变化、生态安全和司法合作等各类议题都将进入双方经常性工作日程,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国与拉共体全面协调政策立场,促进双方互知、互谅、互信、互助向纵深发展。

  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基于对拉共体各成员国差异性的认识,中拉整体合作机制采取以“多边”和“双边”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双轮驱动”策略,各方可以在中拉论坛及相关领域分论坛框架内,共同商定重点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从而使中拉整体合作与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并行不悖,实现优势互补。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根据客观形势变化,不断创造性地提出外交的新理念、新主张、新思路,敢于担当,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此次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再一次将具有鲜明中国元素、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的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呈现在世界面前。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突出体现在“合作共赢”这一观念上。作为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前列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率先把实现合作共赢确定为对外交往的根本目标,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提供了崭新思路。中国坚持和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倡导与相关国家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做法,深受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的普遍赞赏。拉共体轮值主席国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在中拉论坛期间表示,中拉论坛是一个拉近拉丁美洲和中国距离的纽带,它将为中国与拉共体之间新型的、有效的战略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又一重要特点。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平等性,即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要相互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平等相待,相互支持;二是和平性,即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致力于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以共赢理念处理国与国关系;三是包容性,即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异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共同利益与共同追求,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从2014年初拉共体第二届峰会通过《关于支持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的特别声明》,到2015年1月召开论坛首次部长级会议,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能够在短短一年内迅速形成整体合作的共识,推出彼此互助、对接的具体行动,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动彼此间产业对接和金融、技术、服务等方面合作,符合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迫切需要,符合“南南合作”和发展中国家团结互助的时代潮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始终秉持“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两大先进理念。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发展与合作的新机遇,中国推出“一带一路”等更具跨地区合作意义的国际公共产品,贯彻“真、实、亲、诚”的原则,切实让发展中国家从合作中得到实惠,使众多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看到了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机遇和希望。在《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的框架下,中方将加快落实和推进总额为200亿美元的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50亿美元的中拉合作基金和5000万美元的中拉农业合作专项资金等经济合作倡议,还将在5年内向拉共体各成员国提供6000个奖学金名额和6000个来华培训名额,推动邀请1000名拉美政党领导人访华计划和“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等政治合作与人文交流举措。可以预见,随着中拉整体合作的不断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将不断书写新篇章,中拉关系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发展。(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