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战争之根本制胜机理-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解析战争之根本制胜机理

张占军
2018-07-24 08:18:48  来源:解放军报

  引言

  战争制胜机理有普遍与特殊之分。特殊制胜机理是有条件的,而带普遍性、根本性的制胜机理则是相对稳定的,任何人、任何时代的战争指导违背了这些机理就要打败仗。揭示战争根本制胜机理,不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经典战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增强战争指导的理论自信,还可根据战争环境与条件的变化,不断创新适应时代条件的战争与作战指导,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认识、准备和指导战争,首要的是揭示根本制胜机理

  研究战争根本制胜机理,是认识战争的逻辑起点,是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根本依据。

  研究战争根本制胜机理,就是揭示制胜的充分必要条件。本质上讲,制胜机理是打胜仗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战争根本制胜机理,就是要对“当且仅当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打胜仗”这个根本性问题作出回答,旨在使我们认识到:如果有了这个条件,必然能够取胜,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则必然失败;如果是胜利了,一定是因为具备这个根本条件。从哲学上讲,这个条件肯定存在,只是能不能去认识它、揭示它,否则,历史上那么多打胜仗的规律就无以认知。

  “即时优势制胜”是战争的根本制胜机理。即时优势中的优势,不是简单的资源对比,而是在向敌方发力的那一时刻,在战争决定点的对抗上,具有能战胜对方的综合能力和有利态势。“即时优势制胜”是指,有了即时优势,在决定点与敌对抗的那一时刻就一定能胜利。如果只有一个时刻保持这种优势,则这一个回合能取胜;如果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对抗回合都能保持这种优势,则战争必然胜利。笔者认为,“即时优势制胜”这个制胜机理,就是“规律背后的规律”和战争指导的根本依据,也是战争和作战的根本制胜机理。

  “即时优势制胜”是经典战争指导理论的根本依据。统揽经典的战争指导理论,都是基于“即时优势制胜”这个机理提出的。从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始终扭住利用优势兵力和天时、地利、人和,对敌之一点实施歼灭性打击这个指导,都取得了胜利,雄辩证明了“即时优势制胜”是取得胜利的根本规律。历史上,孙子提出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思想,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围魏救赵、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等战计,拿破仑关于“军事艺术的秘密在于,在必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时间,使自己的军力超过敌人”的思想,二战时德军运用过的“闪击战”等,着眼点都是在对手没有建立防范的时刻集聚即时优势突然击败对手;美军30年前提出“空地一体战”,近年又提出“空海一体战”,之后又更名为“全球公域进入与机动”概念,2016年美陆军提出“多域战”,究其本质,也都是通过力量和空间等要素的运筹,形成对对手的即时优势。

  认识和把握“即时优势制胜”的丰富内涵

  对即时优势制胜这一机理,我们可以将其内涵归结为以下主要方面。

  即时优势是对象、时间、资源的统一。即时优势制胜,包括对象、即时、优势三要素。对象,即选定的决定点,这个决定点可能是对方具有一定抗击力的物理目标,或是具有一定能力的部队;即时,是战争中向敌发力的那一时刻;优势,是由各种可用的战争资源、要素(包括空间要素)构成的综合能力和态势优于对手(对象),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产物。是否具有即时优势,与军队整体军力优劣不是必然关系,军力整体不占优势时,在决定点对抗的时刻凝聚起对敌优势,同样能取胜。时间优势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掌握了时间优势,意味着对手在没有充分准备的“空档”中突然遭到打击。但战场上,必须实现对象、即时、优势的统一。只强调时间之快,若快而不优,快速则无意义;只强调资源之优,若优不逢时,在对抗那一时刻发挥不了作用,实际能力等于零。这就是历史上很多强势之军吃败仗的原因。

  即时优势是对抗发力时刻的体系优势。不同时代的战争,即时优势有不同体现。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体系中的要素有主次之分,体系的主导性因素对体系优势自然重要,但次要因素也会消解和破坏即时优势,进而使胜势沦为败势。力量优势是即时优势的基础,但它只是形成即时优势多个条件中的一个。现代战争中,技术和力量结构越复杂,不同资源的互补性和结构的可变性就越强,形成即时优势的机制就越复杂。比如,在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中,传统上并不受重视的网络后台运维人员如果不能保持系统正常运行,这个体系优势就可能被极大消解。

  即时优势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战争和作战制胜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决定点聚集和发挥即时优势、逐步消耗敌人、扩大即时优势的过程。一旦某一时刻无法形成决定点上的优势,这个时刻将成为作战进程的转折点,这就是强调一鼓作气和连续作战能力的内在原理。朝鲜战争中,我军的保障只能支持7天左右的连续作战,到了这个转折点,我们主动收兵转入防御,原因是再继续作战,我们将不会有即时优势。

  即时优势只存在于一定时间窗口。战场上,敌我互为对手、生死相争,即时优势只会存在于一定的时段。现代战争,信息传输已达毫秒级,侦察—判断—决策—打击流程时以秒计,很多远程打击手段的反应力已经不需要再计入平台空间移动的时间,特别是随着作战体系智能化的推进,保持优势的时间窗口会变得更短,这对聚集和发挥即时优势效力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即时优势制胜”机理不断优化战争和作战指导

  制胜机理是作战指导和作战方法“背后的规律”,我们应依据“即时优势制胜”的机理不断优化战争和作战指导。

  努力谋求特色优势。特色优势即一支军队的特殊优长。对我军来说,就是要在任何时候都谋求我有敌无、我强敌弱等特色优长,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实施不对称作战,致力寻找敌最薄弱的那个时刻,发挥我之优长形成我们的即时优势。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同时应从新体制、新体系、新装备中凝聚和培育新的特色优势。要坚信武器装备弱的一方始终拥有局部取胜而逐步实现全局胜利的可能性,基于这种可能性,应致力围绕是否能有利于营造优势战机、是否能在战机消失前战胜敌人设计与指导作战。

  致力凝聚体系力量形成即时优势。信息时代是体系作战,拼的是体系能力。研究单一要素如何制胜固然必要,但实战中,真正的制胜之道是诸要素的综合运用。美军近年提出的“多域战”概念,核心就在于在一个决定点形成多域融合聚能释放的能力。不能聚体系之力形成即时优势,就不得不以体系短板应敌,败战自然寓于其中。

  围绕形成即时优势因敌而变。因敌而变是战争指导艺术的重要体现,其中的根本不在于变,而是在变化中不断塑造新的即时优势,这需要通过正确的指挥和科学的战法来实现。未来战争越来越呈现出智能化趋势,但本质上依然是量敌用力、因敌施法,只是这种变化节奏更快、态势更加扑朔迷离,如果集聚能力的速度跟不上战场形势的变化,因敌而变就不可能达到“即时”。可以说,在作战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指挥艺术的全部内涵,就是制造和寻找敌人的软肋,运筹和营造对敌的即时优势,这是战争指导和战法的灵魂。

  削弱对手优势是形成和保持即时优势的重要途径。即时优势是与对手比较而言的。在资源对比上,这种优势可以通过聚集己方优势和削弱敌方优势两个途径获得,从技术到战术、从战略到战役战斗各层面展开。在技术上削弱对手是最具根本性的削弱;在战略战术上,通过在非决定点的欺骗、牵制、扰乱,分散削弱对手,以影响对方在决定点上的优势聚集,则是转化在决定点上的优劣对比、赢得胜势的重要途径。

  坚定把握侦察、隐蔽、先机、攻势和速决原则。侦察、隐蔽、先机、攻势、速决,是古老原则,但现代作战中有新内涵、新要求,打即时优势之战,更具有不可或缺性。准确掌握“预定打击点”之敌的能力态势,是形成即时优势的前提;为保持更长时间的即时优势,需要通过隐蔽意图和行动,尽可能推迟被敌发现的时间;力量、部署虽然占优,而一旦敌方首先发力,我之即时优势将可能被消解,美军甚至断言,“谁先发动饱和打击谁就能够获得胜利,能否率先打击取决于是否能有效隐蔽自己”;面对强敌,单纯防守越来越困难,无论大战、小战,攻势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优势效力,才是最好的防御;战场态势变化极快,即时优势的时间窗口短暂,速战速决可能是充分利用这一时间窗口的最佳选择。

  以“打即时优势之战”为核心设计和准备战争

  看一支军队是否具有克敌制胜的战斗力,核心是看这支军队能不能在与敌对抗的发力时刻,先敌形成即时优势。开发新的作战概念、设计和准备未来战争,都需要紧紧把握住“打即时优势之战”这个核心。

  围绕“打即时优势之战”这个核心概念设计战争。未来一个时期,我军要战胜整体实力强大的对手,应当始终着眼形成和运用即时优势这个关键,不与敌全维全面对阵,而是抓住敌最要害的痛点和决定点,在一个时刻聚合多维能力集中发力,照此运筹以即时优势败敌的战法。其中的重中之重,是设计好打击的决定点和聚集即时优势的方法途径。在战略、战役、战术甚至单兵作战各层次,都应按这个思想设计作战指导与战法,并以此作为根本的检验标准。

  以是否能形成即时优势为标准建设军事能力。应围绕“打即时优势之战”这个核心概念,按照在战争的决定点上打击敌人的那一时刻以我之能击敌之不能的思路,系统设计战略能力、武器装备、力量结构、作战方式和具体战法,以及作战所需要的一切。特别应关注新技术新手段在形成即时优势中的突出作用,持续为形成即时优势、打即时优势之战注入时代活力和科技定力。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要“劳动美”,也要“美好劳动”

    刚刚过去的红五月,是“劳动美”充分张扬的月份。又一批劳模光荣受奖,多位大国工匠精彩亮相各大媒体……无不展现了劳动的美丽和优秀劳动者的风采。“劳动美”强调的是让劳动更美,隐含着对劳动者提高技能和职业水平,创造更佳业绩的要求;“美好劳动”则强调的是让劳动本身变得美好愉悦

  • 浅谈做好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为企业科学发展、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历史使命。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以高度的自律精神、以高水平的自身素质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 下班早退途中出车祸不算工伤

    一员工深夜提前下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意外身亡。死者亲属遂以员工系下班途中遭遇车祸身亡、应认定工伤为由董浩宇是四川省岳池县人,与妻子郭佳怡育有两个女儿。多年前,董浩宇就带着妻子背井离乡来到广东省东莞市打工。

  •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工运史专题研讨会举行

    7月14日上午,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迎接中国工会十七大的召开,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当代工运研究所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工运史专题研讨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行。

访谈

文献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