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向着世界一流军队-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跨越,向着世界一流军队

2018-11-14 08:28:12  来源:解放军报

——怎么看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编者按 为帮助广大官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近日,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18》印发全军。从今天起,“思想战线”专版陆续刊发其中重要内容,供读者学习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军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一战略安排,清晰描绘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必将引领我军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大踏步朝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为什么要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现代化是标注时代的名片。新时代,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有3个时间节点格外引人注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战略安排,“路线图”高度契合,“时间表”完美对接。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一体推进,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治国方略。新中国一成立,我们党就提出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这“两个现代化”。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明确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在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上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三步走”战略构想,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基本一致。

  强军是强国的战略支撑。纵观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兴衰,崛起国家的背后总是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事实也雄辩地证明,军事实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底牌”和“王牌”,军事这一手弱了,国家大而不强,就无异于是个“泥足巨人”。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军事实力不相匹配的问题还很突出。国家现代化进程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也必须紧紧跟上,必须使我国国防实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大的提升。

  到2020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我军到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中,开宗明义就指向机械化和信息化两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机械化和信息化是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经的两个阶段。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发展看,大多是在完成机械化任务后走向信息化的。我军的信息化是在机械化尚未完成条件下开始的,如果按部就班在完成机械化建设任务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会坐失良机,无法赶上发达国家军队发展步伐;如果放弃机械化建设,把建设重点全面转向信息化,也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军情,还可能欲速不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跨越式发展路子,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机械化为基础,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

  经过这些年不懈奋斗,我军机械化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初步建成要素齐全、功能完整的武器装备体系,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到2020年,武器装备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将实现新跃升,真正形成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是2020年目标中的一个鲜亮之点,赋予我军现代化以新的内涵。军队的战略能力,主要体现在军事威慑和制衡上,如果一个国家不掌握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关键时刻能一锤定音的战略手段,腰杆子就硬不起来,说话就没有分量。到2020年,我们要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非对称优势,不断提高慑战制敌战略能力。

  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

  今年年初,军报微博微信@军报记者发起了“写封信给2035年的自己”活动。一封封畅想未来、遥望明天的信笺,充满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对军队建设的憧憬。再过17年,一支军事理论、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全面强起来、全面现代化的军队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就是要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先进军事理论直接关系战争的胜负成败。谁在军事理论竞争中跟上时代潮流,就能赢得主动;谁思想保守、故步自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我们将瞄准战争形态新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深化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新境界。

  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是要健全和完善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具有我军特色的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构建符合规律的科学制度机制。先进的军队组织形态是战斗力生成的强大杠杆,是发挥人与武器装备整体优势的“放大器”。我军将通过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有效解决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使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就是要提高军事人员的政治素养、战略素养、军事素养、科技素养,打造宏大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最终离不开军事人员现代化。面对军事人员现代化的紧迫要求,目前我军正在通过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积极释放军事人力资源效能。到2035年,将形成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为主体的人才方阵,牢牢占领军事人才培养的战略制高点,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就是要建成适应现代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全面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列宁讲:“用人群抵挡大炮,用左轮手枪防守街垒,是愚蠢的。”战争的信息化程度越高,武器装备的制胜作用就越明显。我们要把武器装备建设放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力争到2035年,使主战装备、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得到全面发展,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信息体系基本建成,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个什么样子?

  一流军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而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比较的概念。从要素上看是政治、打仗、作风整体重塑“全面的强”,从纵向上看是加快转型发展“跨越的强”,从横向上看是比肩竞争、走在前列“超越的强”。我们所说的世界一流人民军队,就地位作用和能力要求而言,主要具备这样三大特征:

  同我强国地位相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在内的综合国力的集成。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坚信,当我国建成世界强国之时,我军也必将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大人民军队,成为巩固我国强国地位、支撑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实依托。

  能够全面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的任务就是要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能不能维护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在战场上能否取得胜利。随着我强国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面临的安全形势也将日趋复杂,这其中既有外部安全又有内部安全,既有国土安全又有国民安全,既有传统安全又有非传统安全,有效应对这些领域的安全威胁,对我军军事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必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无论党和人民赋予什么样的使命任务都能坚决完成,无论国家安全边界拓展到哪里都能坚决捍卫。

  具备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就要努力成为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引领者。到本世纪中叶,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外交影响力继续扩大,我军必定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更好发挥对国际体系的战略影响和塑造功能。同时,我们的军事理论、组织形态、战略战术、战斗精神、军事文化等软实力,也将在世界军事文明百花园中熠熠生辉。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待业、择业、创业: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青年缺乏工作经验、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就业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历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但当时仍然是物资短缺并施行计划经济。

  • 工农关系变革:改革开放40年之启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农关系的调适与发展,是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国迈向现代化工业国的重要主题,也是贯穿改革开放的关键主线之一。

  • 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文如下。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加快建设稳定高效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广大劳动者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改革开放进程也是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改革促进了就业扩大和劳动力重新配置,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访谈

文献

  • 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深秋的延安,晴空万里。凤凰山下的一孔普通窑洞,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一处故居。对抗战时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全面抗战进行的10个月里,在这里写成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一时间,对抗战失去信心者大肆宣扬悲观失望的中国“亡国论”

  •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向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