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经典文献-正文
“青年楷模”恽代英
何立波
//www.workercn.cn2016-07-11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恽代英是湖北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武汉地区五四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武汉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人之一。他所创办的利群书社致力于在武汉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武汉地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前身。1921年7月中旬,恽代英等以利群书社为核心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共存社。在中共一大召开后,恽代英号召共存社社员集体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培养了一批人才。

  一

  恽代英189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书香之家,1915年进入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学习。这一年,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问世,恽代英读后欢呼这是“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劳动的福音”,并向其踊跃投稿。1917年10月,恽代英和梁绍文、冼震、黄负生成立了一个小团体“互助社”,办起了启智图书馆,向武汉地区广大青年推销进步书刊,《新潮》《新青年》等刊物均托恽代英代售。互助社是恽代英将革命抱负付诸革命行动的第一步,由此开始,恽代英逐步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18年,恽代英从中华大学毕业后,担任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当时的武昌横街头是武汉书店集中地,却没有一家出售新文化、新思潮书刊,这给新文化、新思潮的传播带来了极大障碍。恽代英同互助社的朋友们商量后,决定以互助社为核心,组成一个联合社团,在武汉开展新文化运动事业。

  1919年秋冬之际,恽代英辞去收入稳定的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之职,创办了利群书社。1920年2月1日,利群书社在这天正式开始营业。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的目的并不为赚钱,而在于传播新文化,以“利群助人,服务群众”为宗旨。利群书社的组织原则是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书社成员由书社供给食宿,都没有工资。店内卖书的、购书的都是年轻人,谈笑风生,兴高采烈。夜晚则是学习时间,每晚有一次生活会,自由发言,或谈心得,或谈志愿,也相互评论优缺点,互相帮助。

  利群书社从成立那天起,就致力于介绍新文化、传播马列主义,销售别的书店不易买到的《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因而吸引了大量读者,很快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少知名人士前来参观访问。仅1920年上半年,就有上海的李汉俊,河南的雷纪堂,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萧楚女、施洋,湖南的易礼容、舒新城等人来访。著名律师施洋盛赞恽代英他们为武汉三镇人民造福,愿意义务担任利群书社的法律顾问。《大汉报》记者萧楚女表示决心投到利群书社的麾下,当一名马前卒,同利群书社社员们“并肩战斗,披荆斩棘”,去开创宣传新文化的事业。从这天起,恽代英和萧楚女建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而在访问利群书社的名人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毛泽东。

  二

  1920年夏,毛泽东等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但书社成立伊始,由于缺少知名度,加之与外地出版社的联系很少,因而书社所购图书寥寥无几。毛泽东请恽代英做信用介绍,以便文化书社在向外地订购书刊时和利群书社一样,免去押金。恽代英欣然接受了这一请求,以利群书社作抵押担保,通过积极活动和多方协商,为文化书社购进了大量进步书刊。毛泽东多年后谈及此事深有感触地说:“恽代英同志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在他身上有一股豪气,助人为乐,服务他人,这种品格十分高尚。”

  恽代英应文化书社的邀请,多次到长沙、衡阳一带开展宣传活动。他们在文化书社的协助下,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会、讲演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新文化,猛烈抨击封建黑暗专制,在当地进步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文化书社经理易礼容也经常到武昌参加利群书社组织的各类活动,与利群书社成员交流思想,加强联系。1920年秋,在恽代英的要求下,利群书社成员唐际盛、卢斌等人经毛泽东介绍到长沙第一师范二部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在主持利群书社的同时,恽代英一直把学校作为阵地,以教书为职业从事革命活动。1920年秋,恽代英担任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兼英文教员。受恽代英的影响,利群书社成员也十分重视教育工作的开展,他们先后都投入到了教育活动中。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利群书社许多社员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恽代英也开始感到靠“共同生活”来改造社会之路走不通。1921年1月,恽代英和黄负生、刘子通等创办了“以改造湖北教育及社会为宗旨”的《武汉星期评论》,成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党刊,在武汉地区特别是在教育界有较大的影响。董必武回忆说:“那时,武汉有一个激进的青年团体……这个团体的中心在中华大学,他们创办了一个‘利群书社’。他们的领导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名叫恽代英。他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是中国早期最优秀的青年领导人之一……不久他们就开始讨论马克思主义,并有许多人参加了共产党。”

  三

  1921年7月14日,恽代英从武汉来到黄冈,同利群书社成员林育南等人商定,宣布成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新团体。1921年7月16日,成立大会正式在浚新小学召开。大会最后通过决议,成立了类似苏俄布尔什维克式的组织“共存社”。共存社以“积极切实的准备,通过阶级斗争、劳农政治实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为宗旨,公开宣布拥护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改造社会,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这表明,共存社是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

  从互助社到共存社,标志着恽代英等人在思想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即清除了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残余,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为党的事业浴血奋战乃至英勇献身,奠定了思想基础。共存社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建立在乡村的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八九月间,林育南在中共武汉临时工委成立后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不久,陈独秀和林育南在上海介绍恽代英入党。1922年春,共存社宣布取消,绝大多数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0月,恽代英同邓中夏一起创办了共青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青年杂志。恽代英在该刊发表过一百多篇文章。《中国青年》成为黑暗夜空里的启明星,引导大革命时期整整一代年轻人走上了革命道路。郭沫若指出:“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周恩来曾深情地缅怀恽代英,称其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1936年,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恽代英是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他是全国革命青年的领袖,具有很强的理论水平,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宣传鼓动家。他目光远大,政治立场坚定,与我也有着十分深厚的友谊。”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