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杨之华心中的瞿秋白-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献

秋之白华:杨之华心中的瞿秋白

古耜
2020-04-24 09:12:05  来源:光明日报

  瞿秋白和杨之华1924年11月摄于上海

  1929年,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与女儿瞿独伊合影于莫斯科

  1925年4月,瞿秋白与杨之华在上海

  1929年3月15日,瞿秋白致杨之华书信手迹

   今年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翻译家瞿秋白英勇就义65周年。在中国革命史上,瞿秋白与杨之华写就了执子之手风雨同舟的一段佳话。从杨之华对瞿秋白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杨之华基于妻子的眼光和深情以及同志间的友谊,所认知所理解的瞿秋白——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人,在亲情世界和日常生活中依然具有高风亮节。

  “秋之白华”,心心相印

  1934年1月,时在上海养病,并与鲁迅、茅盾等一起从事文化“反围剿”的瞿秋白,接到中央通知前往苏区,妻子杨之华因工作暂时无人接替未能同行——这是秋白夫妻结婚后的第六次离别,却不幸成为生命的永诀——1935年2月,秋白随队转移至闽南时不幸被捕,同年6月18日,从容就义于福建长汀。在生命最后的时日里,身陷囹圄的秋白,以巨大的勇气和无比的坦诚,深刻反思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与经验教训,严肃剖解自己的矛盾和弱点……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思绪在他心头不时萦绕和涌动,这就是对爱妻之华的想念、牵挂、歉疚,以及强烈的向其倾吐的愿望。“夜思千重恋旧游,他生未卜此生休。行人莫问当年事,海燕飞时独倚楼。”秋白“集唐人句”而成的《狱中忆内》,正是这种思绪深沉而曲折的表达。

  1924年11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在上海结为伉俪。此后十年间,他们为中国革命携手并肩,砥砺前行,无论面对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抑或经历尖锐复杂的党内斗争,始终都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秋白曾自制印章一枚,上面由夫妻二人名字穿插而成的印文“秋之白华”,就是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心相印的写意与象征。正因为如此,秋白牺牲带给之华的,是天塌地陷般的精神打击,是深深且久久的心灵创痛,直至化作绵长的追思与不尽的缅怀。在失去秋白的岁月里,之华遵从党的安排,一如既往地奔波操劳,不辞艰险。只是在工作的间隙里,特别是在夜阑人静的时刻,她的眼前总会浮现秋白的神采仪态,耳畔亦会响起秋白的笑语言谈。每当这时,之华便取出一直珍藏着的秋白的照片、信札,以及经过秋白的修改润色且留有其清晰笔迹的自己的文稿,做默默的重温与遥想。有时她还会打开秋白留给她的黑漆布面的本子,用妻子的目光与深情,写下同丈夫一起工作和生活的难忘情景,以及与丈夫相关的若干记忆……

  毫无疑问,杨之华心中和笔下的瞿秋白,自有特殊的认识价值和别样的史料意义。不过由于这些文字大都属于恋人之间的诉说与交流,带有显见的私密性质,所以之华生前除在撰写纪念秋白的文章时有过少量引用之外,并没有将其公开出版的打算。历史进入新世纪,从峥嵘岁月走过来的女儿瞿独伊,深知母亲的遗存不仅内容稀见,寄托深远,而且历经劫难,所以价值非凡。于是,她和女儿李晓云一起,对这批材料进行认真辨识、整理与校订,并加上必要的注释,编为《秋之白华——杨之华珍藏的瞿秋白》(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秋之白华》)一书,在纪念秋白百年诞辰之际,郑重献给读者。这时,我们看到了杨之华基于爱人视角和情感体验所认知所理解的瞿秋白,即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人,在亲情世界和日常生活中依然具有高风亮节。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秋之白华:杨之华心中的瞿秋白

    从杨之华记忆中的“旧棉被”到陈云笔下的“小包袱”,历史细节以它惯有的强烈真实性和巨大表现力,勾画出一个筚路蓝缕、箪食瓢饮、孜孜以求的瞿秋白形象。毫无疑问,这样的形象连同孕育他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早已成为昨天,然而,谁又能说他仅仅属于昨天?“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秋白牺牲前自抒胸臆的诗句,庶几可以借来形容现代人心中的瞿秋白。

  • 古代官员如何读书

    官员读书风气历来是时代风气的直接反映。古代许多官员惜时如金,于案牍俗务之隙、戎马倥偬之间读书,既苦读、攻读,又乐读、善读,力求开卷有益。回望古代官员的阅读世界,对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