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观点摘编:重情轻理的文化对日本的双重影响
//www.workercn.cn2014-07-10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这里的理,不是指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或者是伦理。这里所提到的理,指的是理论日本德川时代思想家们的思想,包含了很多资产阶级启蒙精神,但是这种启蒙精神并没有被系统化,理论化,而是被感性的表达出来,这和日本重情轻理的文化特征有关。关于日本人的国民性,富永仲基用一个字“绞”来概括,真切地表达了日本人的真情性和紧迫性。看国学大师本宣居长的《物哀》和山本朝常的《叶隐》,不难体会出日本人情感在心里活动中占据主要和支配地位的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主要纽带,是情感。利用民众对天皇的传统感情,能够有效地聚集民众的力量,进行国家的建设,但是这种重情轻理的心理特征往往使民众轻易地信仰某种基于情感之上设立的“法则”,容易走向狂热,倾向极端,进而迷失方向。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很重要,方向错了,或许慢和停滞才是一种进步。日本进入军国主义阶段,就是国家发展方向出现了根本的错误,日本在传统上缺乏像西方那样将理论作为一种体系来思考的习惯,这也许是日本近世涉及到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没有上升到能够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理论高度的原因之一。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支持,与对天皇的热爱之情,将日本社会引向了以信念伦理为主导的国家政治方向,在政治活动中,只遵循自己的信念,对于国家政治行为的后果,缺乏理性的考量,对责任伦理的忽视,使日本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军国主义道路。

  ——摘自:马冰洁《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近代化的双重作用》,原载于《文学教育》2014年第2期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