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中观经济学
王早霞
//www.workercn.cn2016-04-12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成熟市场经济

——读《中观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堪称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数百年来,围绕市场与政府关系展开的争论与探索,没有停止过,也留下许多伟大的理论成果。

  亚当·斯密崇尚自由贸易,强调市场的作用,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进行干涉。他认为,经济运行需要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支配,政府应以扮演“守夜人”为天职。由此亚当·斯密创立了现代经济学。但放任自由的经济模式似乎“好景不长”,1929年,西方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对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进行反思,认为单靠微观主体的市场自觉是不够的,必须在宏观上进行调控。美国政府采纳了凯恩斯的理论,并艰难地从经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凯恩斯也“一战成名”,其提出的经济学理论开始被世人接受。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弥漫全球的经济“滞涨”,又让凯恩斯主义面临新的问题。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指出,政府的过多干预不仅未能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反而扰乱了市场运行秩序,限制了市场充分竞争。市场的“无形之手”重要还是政府的“有形之手”有效,成为经济学家持续争论的问题。

  当前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无法简单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有效概括和解读。越来越多的政府间竞争行为对宏观调控的突破、对GDP稳定增长的超越,都有别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对市场竞争主体的界定和政府职能的定位。理论和实践都迫切需要明确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本身应该如何定位?政府经济行为到底该做哪些调整?调整标准是什么?哪些方面需要放手?哪些方面需要填补?这一系列问题早已超越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解答范畴。

  由陈云贤、顾文静撰写的《中观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提出了“中观经济学”的概念,并把区域资源有效配置作为中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区域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将市场和区域政府的资源配置功能协调起来。

  该书提出“政府超前引领”理论,认为区域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特别是区域政府的经济导向、调节、预警作用。区域政府承载或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区域政府代理国家政府,对本地区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充当“准国家”的角色;另一方面,区域政府代理本地区的社会非政府主体,调配本地区资源,培植政策生态,通过制度、组织、技术等创新,与其他区域竞争,以实现本地区经济效益最大化,即“准企业”的角色。这“双重角色”促使区域政府以本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行为既体现国家的宏观职能,又体现市场的竞争动因。

  该书进而提出,成熟市场体系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强政府”和“强市场”兼有的“双强机制”,并且在“双强机制”下分别存在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和政府之间的良性竞争体系,这种“双强”运行机制,能真正纠正“市场失灵”,减少“政府失灵”。当然需要提出的是,同一区域内企业与政府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这两个体系在功能作用上是相辅相成的。

  该书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不同于微观经济学对市场竞争主体的界定,也不同于宏观经济学对政府职责的定位,可以说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个突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